小学五年级科学“地球的运动”单元前概念测查与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以及形成的对各种现象的看法和固定的认知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学生所积累的这些经验或者认识往往是不正确、不全面的。这些与科学概念存在一定差距的概念称为“前概念”。忽视学生前概念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正确的科学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之前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新概念学习的影响,在掌握学生前概念的成因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前概念的转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概念转变”的研究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理清前概念及概念转变的发展的脉络、趋势。在结合已有的文献界定相关概念,确定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之后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和分析学生有哪些典型的前概念,基于调查中发现的前概念的特征分析学生前概念的成因,并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提出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在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要求、请教一线科学教师及专家编制前概念的开放式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开放式调查问卷的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合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编制及完善前概念测查的二阶层问卷,测查学生在该单元的前概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在该单元中形成的前概念的特点,以及前概念与学校和性别的关系。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科学教师在对于学生在本单元的认知情况的了解并不会随着教龄增长而有差异。(2)学生存在的前概念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不完整的。(3)学生的前概念与性别没有明显关系。(4)学生在该单元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混淆现象与成因的关系及生活经验的影响。最后,结合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研究基础和优秀的教学案例,提出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结合本文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提出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三个教学策略:辩论策略、生活情境化策略、科学模拟实验策略。
其他文献
自无偿献血实施以来,笔者曾在工作中遇见有精神疾患者前来献血,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本文就如何识别和控制精神疾患者参加无偿献血作一简要分析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数量,提高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进而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然而在棕壤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及等氮磷钾养分施肥措施下的相关研究资料比较稀少,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试验比较长期秸秆和生物炭还田后土壤团聚体分布的变化、团聚体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差异,旨在寻找适宜的方法改良培肥棕壤,提高作物产量。本试验选择辽宁沈阳棕壤玉米连作体系和花
抗-HIV(1+2)检测已列入采供血机构筛查的常规项目中,但随着全球HIV感染率的逐渐升高,对HIV抗体检测的准确性急需加强.因此,对体外免疫诊断试剂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本站应用
为了方便献血,采供血机构必须走上街头,到机关、学校、工厂、农村等地现场采血.由于泰州地区一般人群中乙肝感染率较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占12%左右,为了减少血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