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以及形成的对各种现象的看法和固定的认知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学生所积累的这些经验或者认识往往是不正确、不全面的。这些与科学概念存在一定差距的概念称为“前概念”。忽视学生前概念对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正确的科学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之前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新概念学习的影响,在掌握学生前概念的成因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前概念的转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概念转变”的研究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理清前概念及概念转变的发展的脉络、趋势。在结合已有的文献界定相关概念,确定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之后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和分析学生有哪些典型的前概念,基于调查中发现的前概念的特征分析学生前概念的成因,并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提出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在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的要求、请教一线科学教师及专家编制前概念的开放式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开放式调查问卷的结果,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合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编制及完善前概念测查的二阶层问卷,测查学生在该单元的前概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在该单元中形成的前概念的特点,以及前概念与学校和性别的关系。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科学教师在对于学生在本单元的认知情况的了解并不会随着教龄增长而有差异。(2)学生存在的前概念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不完整的。(3)学生的前概念与性别没有明显关系。(4)学生在该单元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混淆现象与成因的关系及生活经验的影响。最后,结合概念转变的理论基础、研究基础和优秀的教学案例,提出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结合本文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提出促进学生概念转变的三个教学策略:辩论策略、生活情境化策略、科学模拟实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