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在90年代初期,借鉴新加坡的住房制度改革模式,我国开始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国务院于1998年出台了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规定,实现了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全面市场化,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一些地区出现了炒房热、投机热,造成房价的暴涨暴跌,给这些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平均涨幅达25%,中心城市的房价涨幅更大,如北京一些楼盘的价格在2009年翻了一倍。2010年发布的新《国十条》等宏观经济政策都是通过对信贷规模进行调整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进而起到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作用。房价的不正常波动,会造成宏观经济的动荡,房价的剧烈上涨预示着未来物价的上涨,房价的暴跌意味着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是经济的衰退,都将损害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房价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的警示器。鉴于以上缘由,分析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论文通过货币政策选择性工具当中的住房贷款首付约束,构建了包含房地产消费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采用动态优化方法,研究首付约束等冲击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正向货币政策冲击会带来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首付约束政策使得家庭购房时的支付首付款成本增大,导致房地产消费减少;过高的首付约束会导致经济负增长。首付约束作为一种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它将以贷款量的方式最终作用到货币供应量上面,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对经济体的价格体系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房地产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价格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论文还验证了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通过约翰森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政策存在时滞。因此,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当首先以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而不必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作出调整;针对货币政策的时滞,中央银行应提前做好政策防范,才能保证房地产价格的稳定;要有效控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必须从源头入手,需要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及通胀目标,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