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对公路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高速公路时,要提前制定和实施高速公路绿地建设方案,尽量减少高速公路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高速公路周边有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通过绿化工作者的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高速公路人文景观。承秦高速公路的通车,极大的促进了沿线地区,如抚宁、青龙、宽城等地的交通发展,对构建承、秦两市的旅游、文化和经济通道具有重要意义,但高速公路的建设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查阅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在高速公路绿地方面的发展状况及绿地建设管理情况,来研究分析承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绿地的观赏植物的应用情况。调研过程中发现,该路段所经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了“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的观赏植物适应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创建丰富多彩的绿色景观,还积极引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观赏植物,以丰富路段内的植物种类,使之具有协调性和互补性。本文通过对承秦高速中秦皇岛路段的八道河收费站、八道河互通立交区、青龙服务区、K111+040-K112+005中央分隔带以及部分边坡的绿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一些问题,如:植物配置问题、植物病虫害问题、植物修剪问题、植物栽植密度问题、杂草侵染和垃圾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优化植物配置模式、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施肥管理、树木和草坪的修剪、以及移植和补栽等合理化建议,为下一步该路段的提升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承秦高速公路秦皇岛段的绿地建设遵循了“因地制宜、生态安全、景观和谐、环境优美”的原则。(2)各分区的绿地设计以乔、灌、草的搭配,形成了常绿和落叶、绿叶和色叶、自然与规则的有机结合,但是,在种植乔木与灌木比例上还不够合理,乔木和灌木的植物种类比例在1:3~1:6之间为最佳比例,才能够发挥较好的景观作用,而八道河收费站、八道河互通立交区、青龙服务区和K111+040-K112+005中央分隔带的乔、灌的种植比例分别是1:1.1、1:0.7、1:1.5、1:1.2,远达不到乔、灌种植的最佳比例,所以各分区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应增加灌木种类和数量。(3)各分区种植的观赏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乔木11种、灌木12种、地被植物6种,以油松、云杉、榆树、刺槐、紫丁香、金银木和五叶地锦等为主;种植体量大,其中乔木2605株、灌木4310株、花和草共16993㎡,能够实现各分区的景观需求。但是由于后期养护不到位,各分区的观赏植物都存在一些问题。如青龙服务区的野蔷薇有白粉病,八道河收费站的紫叶李有蚜虫、红蜘蛛的虫害,中央分隔带的乔灌木存在着修剪不及时和缺水少肥等问题。高速的养护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养护管理计划,不断改进养护方法,降低养护成本,确保观赏植物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