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矿区土壤污染多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因其具有多源性、隐蔽性、持续性和污染后果的严重性而备受研究者的重视。 文章主要对陕西潼关金矿区矿山环境地球化学景观类型做以划分,研究潼关县矿业开采及其影响区(潼关县及与其接壤的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西部边缘)农田土壤由于矿业开发导致的汞、铅、镉、砷、铬等五种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分配规律,分析其污染现状和趋势,并对该区土壤环境污染做以基础性评价。 本文选择金矿采选及其影响区,尤其是人居生态环境影响严重的北部塬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依据氰化物原子荧光法(Hg、As)和原子吸收法(Pb、Cd、Cr)等分析方法的测试结果,利用Grapher、MapGis、Coreldraw、SPSS等绘图软件分析圈绘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壤点、线、面环境污染现状图件;利用指数法对该区土壤环境污染做以基础性评价。 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一.依据矿山开采的规模、位置、类型,矿区环境表面伤害,距采矿区远近,以及气候条件、岩石类型、地势地貌、地表径流、植被覆盖、土壤特征以及表生地球化学条件的区别,将研究区划分为基岩山地区、山前冲洪积斜塬、黄土沟壑残塬、黄渭河冲积平原和双桥河冲洪积阶地五个地球化学景观区。 南部基岩山地区地域较广,但农田覆盖率极低,不纳入本文研究区范围。 二.研究区土壤中Pb、Cr、Cd、As、Hg等五种重金属的极大值分别为6310μg/g、69.8μg/g、4.8μg/g、35.7μg╱g、111 μg/g;标准离差分别为131.34、6.38、0.446、3.8、10.79;平均值分别为119.7 μg╱g、44.076μg╱g、0.20μg╱g、13.97μg/g、1.47μg/g。 三.研究区五种重金属除Cr外,Pb、Cd和Hg、As等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和陆壳丰度,也高于背景平均值(未污染区);Cr元素含量均低于中国土壤背景值、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和陆壳丰度,仅略高于背景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