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企业跨文化冲突管理研究——以美国UPS公司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学者戴维·A·利克斯曾指出“大凡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视了文化差异这一基本的或微妙的理解所招致的结果。”在全球战略布局中,有一道坎是始终无法跨越而又必须面对的,那就是企业文化冲突与整合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国企业不断进行国际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跨文化管理,尽量减少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公司损失。与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相比,国际物流公司需要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立操作中心和转运中心,利用现代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运输和派送服务。因此,对国际物流企业进行跨文化冲突研究势在必行。  作为四大国际快递之一的UPS,在1988年进入中国时,由于我国政策限制国际航空货运和国际快递不能在中国独立运作,因此UPS只能与中外运集团合作,让其代理UPS中国的业务,直至2005年,UPS可以以独资形式在中国独立运作。然而中外企业超过15年的合作,并没有为UPS打开中国市场,UPS真正在中国的扩张是近10年的时间里。参看文献资料,国外学者对于UPS的研究大多在如何提高其客户满意度,优化现有运输系统等,而国内学者则多倾向于讨论UPS的一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对UPS的跨国经营时遇到的跨文化冲突管理尚未提及。  因此,本文将依托于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急需实现国际化拓展的需求,通过对国内与国际物流行业特点的归纳与总结,利用跨文化冲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战略指导,通过对UPS进入中国的近30年的发展,从跨文化冲突管理方面分析,分别在国家法律法规、经营管理模式、消费者行为方式、跨文化沟通,企业文化五个冲突方面来阐述UPS在中国经营时的跨文化冲突管理的优势与劣势。希望本研究可为我国物流企业在开展国际化拓展时提供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极短作文(extremely short stories)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探索研究。 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和读者共同赋予的;为了使文本有意义,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阅读是分不开的。
随着身份政治的兴起,形象学研究开始从“对他者文化的阐释”转向“对自我文化的确认”,文化身份也成为形象学研究的重点。中国形象是形象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现代时期,有
通过《安慰者》的写作,穆里尔·斯帕克完成了她痛苦的皈依天主教的过程,并找到了自己的小说创作方法。从那以后,天主教成了斯帕克人生的指南针,并且斯帕克也开始了持续将近半个世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也强调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
介绍了建设工程设计阶段 ,招投标阶段、工程价款结算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审计时常见的问题 ,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
1964年,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后为排除歧义并强调“功能”的概念,又将其改为“功能对等”。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西方翻译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该理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国
自莱考夫与约翰逊(1980)《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之后,学术界掀起一阵对隐喻研究的狂热。当代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思想的根源,是人类进行认知、思考、行动以及发展语言的工具。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展现了上古时期的历史风貌和社会情况。它具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美学研究价值。其无疑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财富。反复读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