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波遥感数据的北极海冰时空变化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遥感能够在大尺度上全天时全天候观测且能够穿透云雾,对冰和水的介电特性敏感,已成为在极地海冰观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极地海冰变化是冰冻圈和极地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在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是描述海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变化特征的两个海冰参量。由于缺乏可靠且长时序的海冰厚度数据,以往研究更多聚焦于单一的海冰密集度的变化分析。欧洲空间局基于多年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海冰密集度和雷达高度计反演的海冰厚度,采用融合算法得到了长时序且高精度的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数据集(即ESACCI数据),为定量研究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提供了可靠的遥感数据源。论文利用上述遥感数据对2002-2017年北极地区的海冰变化进行时空变化研究,并分析海冰密集度、海冰厚度与环境参量(近地表(2m)空气温度、海平面气压、近地表(10m)风速等)之间的响应关系。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船基走航观测数据与机载IceBridge观测数据分别对ESA CCI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ESACCI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数据的误差较小,RMSE分别为8.82%和0.48m,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2)采用回归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北极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海冰面积、海冰厚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海冰面积、海冰厚度的年际变化均呈现下降趋势,多年冰范围(面积)的减少速率约为一年冰范围(面积)增加速率的两倍。空间上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海冰密集度下降最为明显,达到-1.1 1%·year-1。北极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和海冰面积在冬季达到最大,夏季达到最小。北极海冰厚度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空间上以哈德逊湾的海冰厚度下降最为明显,达到-0.051m·year-1。海冰厚度在2007年发生突变,由2003-2007的略微上升突变为2007-2017年的明显下降趋势。(3)结合多种环境参量分析海冰变化的原因,重点分析了 2007、2012及2016年的大气环流异常对海冰的响应。结果表明:近地表(2m)空气温度每年的增加趋势为0.057℃,是北极海冰减少的重要驱动因素。2007年出现北极偶极子异常,同时海冰厚度发生大范围的下降,加速了海冰的减少。2012年冬季,北冰洋东部出现不同寻常的温度、气压正异常,造成巴伦支海、喀拉海海冰减少明显。2016年,温度、风速的正异常较为明显,引起海冰的辐散效应,使北冰洋的多年冰与海冰厚度均变小,从而初步揭示了北极海冰变化的气象成因。本文研究初步揭示了近15年来北极海冰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可能的成因,进一步为未来极地区域和全球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结构光测量技术是三维质量检测领域中的重要技术,该技术具有具有非接触、速度快、精度高、实时测量性能优越等优点,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测量范围内的高精度三维点云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于人脸识别、工件质量检测、三维形貌测量、运动跟踪、模式识别、逆向工程等领域。但是在对复杂增材制造件进行三维质量检测时会产生如下问题:投影仪的投影范围为矩形,而增材制造件复杂且不规则,导致测量生成的点云包含大量冗余信息;受结构光测量系
路径规划技术是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智能机器人在进行全局路径规划会有多个目标点的实际情况,就会有机器人路径的平衡优化问题,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反向学习的改进
通过电极间所激励的空间电场驱控液晶分子偏转来构造特定空间排布,实现微纳控光与光敏基础上的高效波前测量与调变这一方式,是近些年所兴起和快速发展的一项高效能自适应光学探测手段。电控液晶微纳控光结构以其驱控灵活、控光变换稳定可靠、功耗低、易与其他功能结构匹配耦合甚至集成等特征,显示出了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开展了基于控光用向列相液晶材料的介电特性,构建用于扩展波前测调能力的电控液晶微镜矩阵的研究。通过
删失型数据广泛存在于工程实践与管理中,对于数据驱动的物流决策方法和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删失型数据由于其删失机制特殊性和复杂性,致使传统的决策方法和模型难以有效处理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在线评论数量急剧增长,产品评论成为人们购物消费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是网络中的虚假评论却在逐年增多,其发布者多为专业的虚假评论用户群。虽然国内外研究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逐步迈向高精度,航天器在轨观测精度越来越高。在航天器对地观测时,由于航天器内部存在一些作动部件,会因为自身的微振动影响观测精度。当前对于航天器内部
从非结构化生物医疗文本中识别命名实体是信息提取的重要过程,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命名实体识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长短期记忆网络在通用领域
近年来,赛博空间中掀起了一阵用户转发幸运象征符,并诉诸心愿以求好运的热潮。本文从赫伊津哈的“文化游戏成分理论”(The Play Elementin Culture)与“运气”相关研究的视角
图信号处理(Graph Signal Processing,GSP)方法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应用场景下的基于网络的分布式信息处理,可以弥补传统信号处理方法处理
本文以北京市八达岭国有林场为实验区,以GF-2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基于边缘检测的分割以及基于区域的多尺度分割方式,并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技术,开展基于GF-2卫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