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应用运动医学知识对运动训练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预防和治疗运动创伤,以达到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对运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提高效率目的提供保障。而运动创伤学又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预防并治疗运动创伤。运动创伤与一般创伤不同,它与专项运动和技术密切相关,在讨论肩关节损伤时,必须看重探讨专项动作特点、发病机理、症状、诊断、伤后康复等问题。在临床工作及三年读研期间在研究创伤的实践中,发现人体关节中肩关节相对活动幅度大;运动速度、方向及动作较为复杂;关节结构较脆弱;损伤机会多。而在肩关节流行病学的调查中,肩袖的创伤高达60%以上。所以,肩袖的创伤在运动医学中不仅历史悠久,且发病项目多,并且广泛,成为影响运动员健康及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肩部负重活动的项目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类似的肩部动作在社会其他人群中也有,如某些工业生产中、交通警察等从事上肢过头工作及上肢高强度作业的人群均可发生。随着当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城市机动车的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处于超负荷走势。随之而来的外勤交通警察的工作量加大,为了保护交通卫士这一为群众健康服务的光荣人群的健康,使我产生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因为交通警察在执勤中肩部活动较多,动作较复杂,肩关节的骨骼、韧带、肌肉及其附属装置长时间反复受到磨损、挤压、牵拉等损伤完全可致肩关节创伤。这使我对交通警察成年累月大强度进行上臂手势指挥具有专项职业特点的肩部创伤有何特征产生了兴趣,于是萌发了从运动医学的创伤学的角度来探讨交通警察的肩袖损伤的发病机理、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状况。研究目的:应用运动医学的原理方法、动作分析等手段,探讨交通警察肩袖创伤的发病机理、特点及规律,并探讨临床医学对肩袖创伤的治疗与运动医学的区别、诊断、治疗、防护的方法,以期将运动医学中的有效、可靠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应用于交通卫士们的身上。使他们的病患早日康复,并提高防治的安全意识。研究方法:在长、吉两地随机抽样,外勤交警和内勤交警各6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抽样中剔除经常参加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上肢运动的交通警察。对上述实验对象进行初查、问卷调查、多普勒超声影像的检查、临床功能试验等,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观察交通警察肩部的改变。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交通警察的职业特点可引发肩袖损伤综合征,他们不断变换的手势、方向、肩关节的负荷,静力性支撑的手臂可导致肩关节的病变增加。本调查结果还表明,在交警职务工作年龄大于5年以上的患病几率较多;内勤与外勤交通警察肩袖损伤具有较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将运动医学的理论、方法与交通警察的肩袖损伤相结合的理念,可以达到相互印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认识交通警察肩袖损伤机理与本质;将运动医学诊断技术应用于交通警察的肩袖损伤可得以交通警察的肩部各组织、韧带、肌肉受累的程度;将运动医学功能检查与交通警察肩部损伤相结合,可以评价出交通警察肩袖的功能状况。综上述可见本研究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