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逻辑与协同:中国国家转型研究——以闽南晋江为个案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可谓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改革模式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也不同于东亚威权主义的模式,许多学者从长时段、大历史的角度来剖析中国社会的成长历程,亦或是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来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各种变迁。发展迅速、风云变幻的三十年总是有不尽的研究视角吸引人去近距离感知与探索。   本文截取三十年这一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段,通过晋江这一地方社会的点,试图折射和还原出中国国家转型的整体逻辑,避开转型何以发生这个话题,撇开转型的初始动力问题,重点探讨转型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其内在逻辑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协同体系支撑了转型的过程。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各种经济形态凸现,社会自身的流动资源和空间增加,经济社会的自主性增强,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分层多样化。中国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调控越来越基于社会与经济自身发展的逻辑与需要,以经济转型与社会生长为核心的变迁对国家产生了外在的变革压力,导致了国家治理方式的适应性调整,从而推动了国家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党、地方政府等组织体系,民主、自由、公民权利意识等象征体系,各种社会团体、社会参与的协同体系,都对国家转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保驾护航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生活的主题,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在民主法治化建设的这一历史洪流中,我国政府也由以前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的服务职能越来越得到凸显,民主法治意识得到不断增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成为当前我国政府的发展趋势,政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我国现行的《中华
本文以公共空间为视角,以民间组织为切入点,通过考察鄂西北X市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娱乐性民间组织的形成背景、生成路径、内部状况、运作逻辑、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来透视其特征和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场所的民主越来越多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之中。高校这一工作场所的民主因其特殊的环境及体制而少为人们所关注,但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高校职工原
商标的作用主要是指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与出处,是生产经营者与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之间最直接的纽带,而驰名商标作为商标中的出色的那一部分,已经能比较独立地向消费者传递
罗纳德.德沃金(R..Dworkin,1931—)是当代美国法哲学家,195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担任过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汉德(Learned.Hand)的办事员,之后从事律师职业。1962开始任教于耶鲁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九亿多农业人口,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政府频繁征收农村土地,被征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已经
战争是人类恒久的主题,自人类有史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战争的硝烟从世界的某个角落升起。在面对战争或可能发生的战争时,国家之间往往选择同盟政策以维护本国的安全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