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发展包括语言习得和语言磨蚀两个过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语言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不规律、不平衡、不断变化的非线性过程。在语言习得这一过程中,语言技能的发展并非是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简单叠加,也并非是从一个语言阶段到达另一个语言阶段的过程,而是一个即存在“进步”也存在“退步”的一个动态过程。语言磨蚀与动态系统理论存在许多交叉点,例如语言磨蚀关键阈值假说和动态系统理论中初始状态的敏感性会对整个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具有一致性。动态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发展到某一程度会陷入“停滞”状态,系统只有突破这种状态才能继续向前发展,而这种状态就是语言诸多层面上的磨蚀现象。因此语言学习者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去有效缓解语言磨蚀。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对中学英语教师从教之后的语言磨蚀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教师外语磨蚀的内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重点是以下三个问题:(1)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磨蚀的特征?(2)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磨蚀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是什么?(3)如何构建语言磨蚀抑制机制,以减少或防止英语教师的语言磨蚀?本研究以通辽市的四所和贵州的两所初高中在职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听课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而对调查对象的英语水平及能力和磨蚀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教师的有关背景资料、自我评价、行为意识和对待语言的态度、使用语言的频率,以及学习行为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并利用SPSS等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其次,针对调查问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和随堂听课调查教师是否注意到自身的语言磨蚀,并通过动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分析语言磨蚀存在的原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一些可以有效减缓语言磨蚀的策略和方法,希望以此能巩固教师的自身外语水平与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使外语教学的质量也能够不断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英语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确有较为明显的语言磨蚀现象发生,磨蚀程度与从教年龄成正相关。语言磨蚀与习得存在“镜像”特征。(2)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磨蚀情况不同,它与教师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且磨蚀过程受临界阈值影响。(3)教师语言磨蚀同时受内因和外因影响,两者相互作用,符合语言发展中的动态过程。(4)初中英语教师的语言磨蚀受到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背景、学习动机、英语磨蚀前水平、受蚀时间、语言接触量、职后培训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磨蚀前水平,受蚀时间和语言接触量是影响教师英语水平的显著性变量。本研究证实了语言磨蚀与心理学中遗忘的规律顺序一致:呈现负加速“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状态。此外,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磨蚀同时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比以往针对这种现象的实证研究又进了一步。尽管如此,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此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实验范围覆盖面小(只调查了四线城市的初高中英语教师,不能代表所有初中英语教师的现状)、研究方法尚不够完善、经验不足、以及实证研究中亦存在某些不可控因素。因此,论文针对以后的研究,也提出了一此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