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MS2(M=Mo,W,Pt)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MS2)是一类具有单/多原子厚度的片层状材料,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子、机械等性能,引起了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MoS2和WS2作为较早发现的二维材料,它们在光电应用上有着比石墨烯更强的研究潜力,而Pt S2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光电领域也显示其巨大的潜力。但是这些二维材料由于受到目前的制备方法及技术的限制,其生产效率低下,质量水平波动较大,成本比较高昂,难以实现其在所有领域的全面应用。在此背景下,我们以金属氧化物源和金属源作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备出了尺寸超过100μm大面积高质量连续MS2薄膜,并测试了薄膜的光学和电学性能。研究主要取得如下结果:(1)采用MoO3粉末源制备大面积MoS2,系统研究了钼源加热温度、硫源加热温度、衬底和钼源距离、钼源质量、生长时间、氩气流速、卤化盐溶液浓度对CVD法制备MoS2薄膜的影响。随后我们用实验制备得到的大面积MoS2薄膜经过表面处理、光刻显影、镀膜、热退火等工艺步骤得到了底栅-顶接触型MoS2薄膜晶体管(MoS2-TFT),并测试了电学性能,得到了MoS2-TFT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为0.032 cm2·V-1·S-1,开关比为4×104,表现出了很强的栅压可调性。(2)采用WO3粉末源制备大面积WS2,系统研究了气源种类、钨源加热温度、生长时间对CVD法制备WS2薄膜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分别为:Ar/H2(5%H2)混合气、850℃、15 min。随后我们测试了WS2薄膜在低温下的光致发光性能,其光致发光图谱变化非常明显,温度越高,峰强越弱,峰位红移越大。进一步加热后,低温下的发光强度明显高于未加热时的发光强度,展示了WS2在高k栅介质Sr TiO3上的优异光学性能,并分析低温对高k栅介质Sr TiO3上WS2光致发光的影响机制。(3)采用金属Mo源直接硫化法制备大面积连续MoS2薄膜,系统研究了有无O2热处理、Mo源加热温度对CVD法制备MoS2薄膜的影响。有O2热处理表面的MoS2薄膜更连续,能有效减少不规则的形貌的出现。钼金属薄膜直接硫化的最佳钼源加热温度为650℃。(4)我们在Si/SiO2衬底上预沉积不同厚度的金属铂膜,并采用直接硫化的方式成功制备出了大面积连续Pt S2薄膜,并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随后制备Pt S2薄膜晶体管,并测试不同厚度Pt S2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5)采用金属Mo源为前驱体,通过限域空间法可以成功制备出大面积连续单层MoS2薄膜。其最佳实验条件为:叠放辅助衬底片数为三片(1.56 cm)、钼源加热温度为750℃、压力为7.5×104Pa、S温区的温度为260℃、气体流量80 sccm。我们用限域空间法生长得到的MoS2薄膜经过表面处理、光刻显影、镀膜、热退火等工艺步骤得到了底栅-顶接触型MoS2薄膜晶体管(MoS2-TFT),并测试了电学性能,得到了MoS2-TFT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为0.043 cm2·V-1·S-1,开关比为105,均高于粉末源MoS2薄膜,表现出了更强的栅压可调性。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QDs)的表面官能团类型丰富且可调,是其诸多应用的基础。因此,如何进行精确的调控以达到目标性能的优化成为了重要的科学问题。在CQDs的制备方法中,水热法可进行一锅式掺杂调控,当进一步以生物质作为前驱体时,被誉为一种绿色技术。为此,本文以天然植物为碳源,利用水热法进行了CQDs的自掺杂调控和杂原子掺杂调控,通过分析其形态与结构变化,探讨了CQDs的形成及掺杂机理;
贝类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在底栖动物中占优势。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严重影响了贝类的生存,贝类可以通过直接的摄食活动将MC快速地富集在体内通过产生活性氧簇引起贝类机体氧化系统失衡,以致细胞损伤。选择性自噬和Keap1-Nrf2通路是主要的抗氧化应激途径,氧化剂可通过多条信号途径诱导细胞产生自噬和激活Keap1-Nrf2途径以缓解氧化损伤。Keap1-Nrf2的激活途径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
铜(Cu)基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耐腐蚀性以及良好的成型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关注。钨(W)、碳化钨(WC)颗粒增强的Cu基复合材料得益于Cu的高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W、WC的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机械磨损性能,使W-Cu、WC-Cu复合材料在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阻焊接电极,接触材料,换向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W-Cu、WC-Cu复合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仍然是通过组分设计
糖尿病是一类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并伴有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既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负相关,且有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症状。大麦膳食纤维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提高免疫力、肠道益生等作用,提示大麦膳食纤维具有防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
基于按需微滴喷射的3D打印是一种新型的快速成形技术,它具有制造周期短、成本低、高柔性、材料适用广泛和可循环使用等优点,在生物医药、微电子制造、航空航天以及建筑行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制件表面形貌粗糙、精度不高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液滴在壁面上的沉积成形、垂直于壁面方向上堆叠而成的垂直柱和平行于壁面方向上搭接而成的水平线条均是该技术的基本制造元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最有前景的方案之一。发展高效、稳定、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存储设备是推进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关键。因此,探索和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强循环稳定性的储能器件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前提。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电化学储能设备,因其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广受关注,但目前受制于其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仍未能实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基于此,本论文工作高效地制备了高电荷存储能力的
本论文以赣江全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水体新兴污染物-微塑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赣江流域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以科学系统的方法综合比较了微塑料与其他介质(表层水、沉积物和木材)对微生物、耐药基因及人类致病菌的吸附特征与行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赣江在整个流域水平上均遭到了微塑料的污染,但其污染程度较低,含量范围为160-720N/m
超级电容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不牺牲其高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密度。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可以同时利用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优势,大幅拓宽其工作电压窗口,突破对称器件的储能限制。宽电压水系ASCs由于水系电解液成本低、操作安全、制造简单、环境友好、离子导电率高等优点,在未来需要满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要求的电子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在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宽电压水系
神经肌肉接头(NMJ)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端与肌纤维之间的突触连接,负责将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给与肌纤维。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种突触蛋白在突触区域高度聚集,尤其是作为神经递质受体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ACh R),这样的结构保证了神经信号在运动神经元和肌肉之间快速而可靠的传递。Agrin-LRP4-Mu SK信号通路对NMJ的形成及维持起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的凝集蛋白(agrin)、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
随着澳洲坚果在广西上思县的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长,以及果园管理技术的欠缺,上思县澳洲坚果病虫害也逐渐增多,极大影响了澳洲坚果的产量及品质,降低了果农的收益。本文通过跟踪调查和实践分析,总结了上思县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和危害特点,针对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和果园管理技术,旨在为上思县澳洲坚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