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的比赛录像进行分析,对他们在比赛中所运用的技战术进行归纳、总结。具体从发接发球的落点和技术、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后场技术、全场技术以及得失分的结构特征与竞技特征几个方面对世界优秀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地研究世界优秀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总结出我国羽毛球单打运动员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我国羽毛球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在发接发球的处理上:发球落点是以1区和5区为主,占发球总数的41.83%和34.52%。选手发球落点主要在前场区,所以接发球也主要集中在前场区,接发后场的情况很少。接发球技术使用最多的是搓放网前球,其次是推球,第三是挑球,其比例分别为39.14%,27.87%和11.59%。其中印尼选手陶菲克的搓放技术使用率为41%,列在第一位。第二位是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其搓放技术使用率为39.75%。中国选手林丹和陈金分别列在第三位和第四位,搓放技术使用率分别为38.4%和37.44%。通过研究表明,我国选手在搓放技术的使用上还稍显不足。2)在前场球的处理上:选手通常选择抢网前球来争取主动,通过前场技术统计表明,挑球和搓放在前场球的处理上仍然占主导地位。选手的前场技术分布较为平均,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顶尖的男单运动员在前场技术上并不占绝对优势,应该进一步加强的是网前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结合与相互联系,同时加强变化才能给对手以威胁。3)无论是中国选手还是外国选手,中场各项技术的使用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中场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可知,中场技术使用率从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挡球、抽球、挑球和拦网。4)在后场,杀球的使用率位居第一。其次是吊球的使用。说明男子单打选手在后场是以进攻为主要手段,结合吊球和高球增加战术变化,以此获得有效得分。被动抽球虽是处于被动状态下击出的球,但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反攻意图,所以在后场技术使用上占有一定比重。5)在比赛中要尽量减少受迫性失分。通过竞技过的程各个阶段加强得分能力,充分利用场地空间调动对手,掌握比赛主动权。6)研究表明:当今世界男子单打是以全面、快速、多变、进攻为主要发展趋势。哪一方控制了前半场,哪一方就控制了比赛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