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9世纪末俄国外交重点的转变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材料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历史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归纳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19世纪末期俄国外交重点的转变这一历史进程进行综合历史考察,考察这一俄国外交结盟关系的根本转折在俄国外交实践中的成果与不足,以及对此后一时期俄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期得出客观、公正、科学的研究结论。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主要介绍19世纪末期俄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历史背景。国内历史背景分析主要是对19世纪晚期以来的俄国国内形势(包括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该时期俄国国内状况对国家对外政策造成的的影响。俄国的政治状况、政治体制决定了俄国外交政策的决定机制和最终目的;经济状况决定俄国国家实力,国家实力相比其他国家的强弱与否则决定了该时期国家之间在对外交往中的态度;军事实力的强大与否决定了该时期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社会思想是国家民众、群体思想意识最直接的反映,社会思潮的舆论导向也会对国家对外政策的走向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国际历史背景分析主要从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及其作用、19世纪晚期的欧洲局势与大国结盟这两个方面来谈。通过对外部因素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观察解读此时期俄国对外政策面临的外部环境和主要问题。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崛起,不仅使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也使俄国在中欧地区的传统政策面临新的选择。此后,对德政策一直是俄国对外政策中的重中之重。俄德关系的变化,不仅在两国间有着重要影响,也影响着欧洲国际形势的变化,直至19世纪晚期大国间结盟趋势的形成。第二部分主要介绍19世纪末俄国外交重点改变的具体进程。揭示了其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绝对利益这个该时期俄国对外政策中的核心思想。俄国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实用外交”的对外政策指导原则,此时期俄国对德关系的趋冷,俄国与法国逐渐走近直至俄法同盟的形成也正是该时期俄国实用主义外交的必然结果。同时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该时期俄国同法国结成了同盟,而且结成这个同盟的出发点更偏向于“防御”,而不是进攻,但并不能就以此认定此时期俄国在外交中具有“和平”的主观愿望。该时期俄国所要避免的战争只是避免卷入没有把握的冲突中去,其帝国主义争斗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19世纪末俄国在外交结盟关系方面的根本转折进行综合评析。从俄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定位出发,对此时期俄国对外政策进行总结。考察俄国外交关系中的这一重要转变对一战前俄国外交的影响,并从“19世纪末俄国外交重点的转变”这一历史进程中分析和归纳对现今国家间及国际间组织交往中可借鉴和引以为鉴的现实启示。
其他文献
三江平原位于世界第一大黑土地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民国时期即有大量人口来此开荒,荒地迅速被垦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选择三江平原为入殖点,看重的就是其优质的农业资源。
1960-2005年,非洲国家人口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这是当代非洲国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并对国家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各国对人口高速增长问题的日益关注,大部分
影视旅游是旅游衍生行业的“后电影产品”,影视业与旅游业的紧密互动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视经济”放大效应。影视和旅游有着相同的功能,娱乐大众,传播文化。影视给人们一个梦,而
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在晚清政坛活跃了三十多年,它曾经一度左右着清王朝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淮系集团可以对中国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山东淄博是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三个
综述了近五年来为神光装置研制大口径熔石英采样光栅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大尺寸采样光栅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将全息光刻-离子束刻蚀的430mm口径采样光栅的采样效率均匀
苏州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北部濒长江,东枕大海,西临太湖,襟江带湖,交通便捷。她是太湖地区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也是江南的工商业大都会。宋代是苏州经济发展史上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