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与城市更新进程,历史地区经历了深刻的物质形态变革,城市肌理与建成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作为广州旧城空间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西关地区也经历着剧烈的变化,其中大量尺度宜人、形态优美、功能多样、活动丰富,具有良好历史风貌特色的传统街道,也不断面临着道路改建与高层建筑的冲击、街道生活的转变等现实问题带来的保护压力。如何使西关地区的特色街道在新的旧城改造更新中有效保护并在改造建设中得到合理控制,留存空间环境与文化传统特色,维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本文从西关地区特色街道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现场调研与文献分析,理清西关地区特色街道的空间分布特点与特色街道的要素构成,形成特色街道现状整体风貌的评价体系,并构建基于特色街道保护的规划控制体系,最后探讨了特色街道保护的规划控制与现行开发控制的关系,提出面向规划管理与实施的相关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从以下几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与第二章。第一章绪论阐释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内容与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第二章概念的界定,对本文研究对象——西关地区特色街道相关概念予以总结,并介绍国内外历史地区街道保护的控制理论与实践成果,为论文后续部分研究提供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与第四章,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第三章主要为对特色街道现状的分析,通过对构成特色街道的特色要素进行梳理而形成特色街道现状整体风貌的评价标准。第四章对西关地区的特色街道进行基于保护、协调与改造的等级分类,提出各类特色街道保护的规划控制要求,尝试构建特色街道保护的规划控制体系。第三部分为第五章,是在第二部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当下开发控制的现实困境,探讨了特色街道保护的规划控制与现行开发控制的协调方式,并从规划管理与实施的角度提出一些操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