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钢6号高炉水淬渣主要成分为CaO、SiO2、Al2O3和MgO,这四种成分基本符合CAMS系微晶玻璃的组分要求,高炉渣中含有的TiO2、Fe2O3及氟化物还可促进玻璃内部晶体析出,考虑以上两点,包钢高炉渣适合制备硅酸盐类微晶玻璃。硅酸盐类微晶玻璃,机械强度高、理化性能优良,耐腐蚀性能在一定水平上均优于大理石和花岗岩等天然石材,因此广泛应用在建筑方面,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本论文以包钢高炉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以辉石类为主晶相的CaO-Mg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通过Factsage 7.1热力学软件计算,确定合理的基础玻璃组分值。在前期制备微晶玻璃过程中对高炉渣配入量以及晶核剂选取的研究基础上,研究热处理制度对大比例熔融高炉渣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理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热分析(DT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分析方法确定了玻璃的核化及晶化温度,显微结构等。对热处理后的样品采用三点弯曲法进行了抗折强度检测,并以抗折强度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热处理制度进行优化,得到包钢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的最佳热处理制度以及产品的理化性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计算确定微晶玻璃组分点为“30%CaO+51%SiO2+11%Al2O3+8%MgO”,该组分点下镁铝透辉石含量为43.944.1 wt%,硅灰石含量为26.928.6 wt%,钙长石量为25.928.4wt%,无黄长石类。2.通过前期对高炉渣添加量及晶核剂配比的研究,确定基础玻璃中高炉渣最佳配入量为70%,最佳晶核剂的选取及配比为1%Cr2O3和4%TiO2,在此基础上制备的微晶玻璃性能最佳。3.通过DTA分析确定热处理制度,以抗折强度为衡量指标,对制备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由试验得知,对微晶玻璃抗折强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晶化温度,核化时间次之,核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样品的抗折强度影响最小。4.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包钢大比例熔融高炉渣制备微晶玻璃的最佳热处理制度为:核化温度750°C保温2.5h,晶化温度930°C保温1h,其抗折强度可达102.2MPa。在此制度下,微晶玻璃性能明显优于正交试验中的其它组别,微晶玻璃各性能均处于中上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