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缺陷检测中姿态自动化调整及图像校准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详细介绍了现有精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前提下,提出了系统待测元件姿态自动化调整以及图像校准的改进方案,令系统可适用于大规模自动化流水线缺陷检测。该方案通过对仪器调平机构、图像采集算法的改进,以及对部分图像灰度不均匀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得其拥有样品表面自动调平的能力以及可以使用最大幅面的工业CCD相机,并可以排除图像背景不均匀对于缺陷信号提取的影响,这显著的提高了缺陷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和检测速度。改进后,系统不光在整体性能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且更加适用于需要对工业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的各类平面光学元件进行表面缺陷检测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姿态调整方面,分析了精密光学元件表面缺陷数字化检测系统原有的基于机械扭转的手动调平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图像采集系统中主成像CCD实现调焦测距功能以及步进电机控制夹具三点调平的自动调平方案。通过重新设计整个夹持与调平系统,建立自动化控制方案,以及包括硬件控制和数字图像处理的软件,实现了光学元件表面自动调平的功能。并极大的提高了缺陷检测准备阶段的速度以及整体的检测效率。并在后期的优化以及待测元件定制改进方案之后,可以做到实时调平,即放即检。在图像采集算法方面,分析了原有使用大幅面CCD相机采集图像时,一直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大幅面双通道CCD图像灰度差异的调整算法。该算法分析了图像灰度差异特点,建立了灰度矩阵模型,提出了一种能自适应调节双通道CCD灰度的方法。实验证明,利用该算法可以将图像平均灰度差异从3.64降低到0.70,有效解决了使用大幅面双通道CCD相机采集图像而导致的问题,使系统可以通过使用更大幅面的CCD相机显著提高缺陷检测系统的检测速度。在图像背景不均匀方面,面对实际使用中遇到的由于光照不均匀而导致的图像背景灰度不均匀及光源重影的问题,在了解了国内外常见的非均匀光照图像校正算法之后,认真研究与分析本系统中问题图像背景不均匀的特点,采用了最适合的背景估计法,能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验结果显示,图像背景不均匀问题基本解决,拼接图拼接缝隙完全消失,图像对比度平均提高了59.78%。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效率与检测准确性。最后,通过详细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改进后的自动化调平系统,图像采集算法以及图像背景均匀化算法对于系统整体性能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对于自动化检测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铁路行包快运专列(行包专列)是按客车的开行运输组织形式,只对行李与包裹进行装载的列车,具有定站、定时,方便廉价的优点。基于近年来铁路大宗货物的周转量不断下滑,以及我国
目前,我国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正面临由传统的总安全系数法向极限状态设计法转轨的阶段,需要系统的建立起支挡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桩板墙作为铁路路基支挡结
在三维产权管理中,许多三维产权对象(如住宅公寓)具有彼此邻接、密集分布的群集特征,物理上对象间存在客观的视觉遮挡,使得产权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形态以及对象间的空间关系不易被观测。论述了群集三维对象可视化的要求和原则,分析了常用的切剖面、透明及线框、抽屉式交互可视化、体素等可视化方法,针对群集三维对象可视化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变形技术实现对群集三维对象以及其内部对象的可视化方法。以真实三维房产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中,相位缠绕是右极化信号因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发生相对旋转而产生的误差。当天线只绕其极化轴旋转时,短基线相对定位双差模型可以消除相位缠绕,因此静态短基线测量以及实时动态测量通常忽略此项误差改正。为了研究当天线旋转方向与极化轴方向不一致时(即发生倾斜摆动)双差模型中的相位缠绕影响,首先利用旋转机械臂
随着城际客运专线的开通和运营,旅客对城际列车的运输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铺画具有更高稳定性的列车运行图来提高运行图抗干扰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影
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的衔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通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制约着整个城市路网通行能力的大小。由于城市相交道路等级、交通流量
学位
通过道路上的固定检测器(如线圈、微波、视频检测器等)获得准确实时的路段交通状态,一直以来都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论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针对基于单截面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