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误差校正与子阵级波束形成技术研究及工程实现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实验室承担的某科研项目“基于宽带数字阵列天线的XX目标无线电侦测技术”,紧密围绕数字阵列雷达信号处理关键技术,在阵列幅相及互耦误差校正、子阵级波束形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等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第一部分研究了阵列幅相和互耦误差的校正方法。对窄带幅相和互耦误差进行建模分析,深入研究了三种典型的窄带互耦与幅相误差联合校正算法,通过实测数据处理分析对比了算法的性能。针对宽带幅相误差的校正问题,结合本文中DAR系统大带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校正算法,分析了算法的性能,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第二部分研究了子阵级波束形成技术的相关问题,首先研究了自适应波束形成和宽带波束形成技术,并从栅瓣周期的角度分析了子阵的划分方法,给出了不同初级阵元个数和交叠个数下栅瓣位置的解析表示和仿真结果。然后,以MVDR为例将阵元级波束形成方法推广到子阵级,并且分析对比了阵元级和子阵级算法的性能。最后研究了子阵级多波束技术,深入讨论了初级子阵阵元个数、次级子阵阵元个数、交叠个数、波束个数等多个参数对最终多波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工程实现中多波束的设计思路和各方性能的制约关系。第三部分介绍了数字阵列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工程化实现技术。基于课题组设计的可拓展通用信号处理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阵结构的阵列系统设计方案,针对该方案设计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利用课题组研制的被动数字阵列雷达样机系统在微波暗室开展实验,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所研究的阵列校正算法的性能。本文的研究成果在被动数字阵列雷达的工程实现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某宽带数字阵列雷达系统的顺利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在这一期中,我们将推出一个新栏目:“宏观与微观”(Macro&Micro).栏目作家是马克 ? 佩斯(Mark Pesce),也许您早已有所耳闻.如果没有,那就准备好被他打动吧!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与传统单天线技术相比,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技术可提供更高的系统信道容量,近年来已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算法设计与硬件实现的研究热点
作为目前最有可能取代FLASH成为存储器市场上下一代主流产品的相变随机存储器,在近段时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相比其他市场上的主流存储器,相变存储器有着非易失性、快擦写速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STI571或Gleevec)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其它一些癌症,如胃肠道间质瘤、结肠直肠癌、人上皮乳腺癌等
蛹虫草因其良好的食药两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它更是研究虫草属真菌良好的模式菌。当今,蛹虫草的研究从蛹虫草的生长发育的基础性研究,到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探索,从人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