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缺失下的中国证券投资者情绪的监管改进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证券投资理论发展的两条主线,投资学派和投机学派的理论分野主要在于是否承认投资者的行为理性与市场是否存在受情绪影响的噪声交易等有限理性行为。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行为金融学在发展投机学派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投资学派的成果,从而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因其对投资者行为分析的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标准金融理论中,噪声交易不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因为有效市场假说中的噪声只是一个均值为零的随机扰动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价格会趋近于内在价值,噪声会逐渐消失,同时非理性交易者会在市场选择机制中遭到理性交易者的套利而退出市场,最终由理性交易者主导市场。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异常现象和投资者情绪的非理性实验均证实非理性交易者的行为可以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假设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金融市场中来。我国学者近年来开始也引进西方行为金融理论,并用于对中国证券市场现象的实证分析。而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兼具新兴市场和转轨经济的双重特点,因此完全照搬西方理论进行分析有失偏颇。 有鉴于此,本文将行为金融理论与制度经济学、博弈理论等结合起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指导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并且突破了我国学者以前偏于实证研究的局限,系统研究了我国投资者在制度变迁下的过度投机等特有投资行为。研究结论表明:一是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投机行为,其一方面表现为世界证券市场共有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为我国投资者在政策市和庄股市下特有的投机行为;二是我国证券市场投机行为是由于投资者的情感、认知、社会心理偏差等内在原因和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失等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产物;三是投机行为研究为证券市场监管提供了一种全新范式。
其他文献
财务风险预警是金融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市场参与者对财务风险信息的需求是推进财务风险预警研究逐步发展的动力所在。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借助财务风险预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