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观点主张,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一样都是具身于人类的身体经验之中,但与抽象概念具身表征有关的实证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以抽象动词为例,有研究确实发现运动系统在抽象动词加工中的参与,其他研究则没有。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词语运动特征可能是影响抽象动词具身表征(表征于运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将抽象动词作为整体来探讨,忽略了词语之间的运动特征差异。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主要关注了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表征于运动系统)的影响,为以往实证研究结果间的分歧提供了解释。研究所得结果不仅对抽象概念的具身多元表征观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同时为重视和发挥身体动作经验在抽象概念和词语意义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研究证据。基于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抽象概念具身表征的理论解释,本研究围绕“词语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影响”这一主题,递进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抽象动词的具身表征是否和其运动特征有关,或者说抽象动词的运动特征是否影响运动系统的参与?2.如果词语运动特征确实影响运动系统在抽象动词加工中的参与,那么两者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即,增加词语运动特征(身体动作经验)能否提高运动系统的参与程度?3.抽象动词加工时外周肌肉系统是否也能产生类似中枢运动系统的“共振激活”?对此,本研究设计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共6个实验,借助行为反应时、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以及表面肌电技术(EMG)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词语运动特征影响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假设提供因果层面的支持证据。研究一使用能够反映运动系统参与语言加工的具身行为效应—动作句子相符效应(ACE),通过两个实验主要考察抽象动词的具身表征是否和其运动特征有关,同时验证ACE在汉语双音节动词加工中的可重复性。结果在汉语双音节具体动词(实验1)和高运动特征抽象动词(实验2)的加工中发现了ACE,而在低运动特征抽象动词的加工中没有得到ACE(实验2)。这表明,抽象动词的具身表征确实与词语运动特征有关,运动特征高低不同的抽象动词加工中运动系统的参与程度确实存在差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采用学习-测试范式,从行为层面更加严谨地探讨词语运动特征与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之间的因果联系。两个实验(4个小实验)通过在词语学习阶段关联手部动作经验来增加词语运动特征,分别考察了词语运动特征增加对低运动特征抽象动词和无意义新造词加工中运动系统参与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学习阶段词语运动特征增加的低运动特征抽象动词及新造词在测试阶段的语义加工任务中均出现了ACE(实验3a和4a),但同样的结果并没有在非语义加工的测试任务中出现(实验3b和4b)。这表明,词语运动特征增加确实提高了运动系统在抽象动词加工中的参与程度,两者存在因果联系;而且词语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影响受到任务语义加工需求的制约。研究三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用与研究二相同的学习-测试范式,从神经层面继续探讨词语运动特征与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比较词语运动特征增加前和后,新造抽象动词加工在全脑范围内引发的激活脑区范围和强度的变化,研究三(实验5)的fMRI实验得到了与前面行为实验一致的结果,即在词语运动特征增加后新造抽象动词的后测与前测比较中,包括左侧中央前回等典型运动脑区及两侧楔前叶、左侧额上回等功能与动作信息加工有关的脑区均出现了显著的额外激活,这为词语运动特征影响抽象动词的具身表征提供了神经层面的因果支持证据。研究四借助表面肌电技术,进一步考察抽象动词加工时外周肌肉系统是否也能产生类似中枢运动系统的“共振激活”。结果发现,词语运动特征增加后,新造抽象动词的加工引发了手臂肌肉如指伸肌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的显著增加(实验6),表明词语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影响能够延伸至外周肌肉系统的活动中。这为抽象动词的具身表征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同时拓展了抽象动词加工中运动模拟的外延,即运动模拟不仅发生在运动系统的中枢,还能发生在相应的外周肌肉运动系统。综上,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词语运动特征在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运动系统参与抽象动词的语义加工,且参与程度受到词语运动特征的影响。词语运动特征在抽象动词的具身表征中发挥因果作用。增加词语运动特征能够提高抽象动词加工时的运动系统募集;运动特征更高的抽象动词更多表征于运动系统。词语运动特征对抽象动词加工中运动系统募集的影响受到任务语义加工需求的制约。抽象动词加工时的中枢运动系统激活能够延伸至外周肌肉运动系统。本研究结果为词语运动特征影响抽象动词具身表征的假设提供了因果层面的支持证据,从词语运动特征的差异方面对以往研究结果的不一致作出了解释,解决了因相关实证研究结果分歧引发的对抽象动词表征的具身认知观的不确定,同时从习得阶段的特定模态语义特征角度对抽象概念的具身多元表征观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