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体质研究逐渐成为中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医体质量表作为中医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其应用也日渐广泛。有学者认为,研究领域越热门,涌现出的大量研究结果越需要进一步推敲,来判断其可靠性。因此,应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体质研究的文献也可能存在质量不佳的问题,所以需要对应用中医体质量表的文献进行研究,通过了解中医体质量表的应用现状,发现量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规范中医体质量表的应用,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体质研究工作。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公开发表的应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研究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对文献的年份、地区、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文献特征;通过文献归纳法,对应用中医体质量表文献的应用范围、样本量、研究人群、量表的选择和判定进行梳理,对量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2033篇,其中期刊文献1872篇,会议论文161篇。文献计量和信息可视化分析显示,2006至2017年文献量呈增长趋势。中国是应用中医体质量表的主要国家,广东省以585篇(18.94%)文献量在37个地区中位居发文量首位。文献涉及5289位作者,平均每篇文献由2.60位作者合作完成,3750位作者发文量为1篇,仅有25位作者发文量超过10篇,超过半数高产作者未与其他作者或仅与本单位作者发生学术方面的交流。北京中医药大学以148篇(4.79%)文献量在3089个机构中位居发文量首位,大学院校应用量表较多,机构合作以小范围合作为主。10种杂志刊文量超过30篇,共发文399篇,占21.31%。中医体质与慢性病的关系、中医体质与生命质量的关系、中医体质与健康管理的关系、中医体质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偏颇体质的研究这6个方面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分析显示,中医体质量表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中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方面的研究较多,分别为1319篇、1001篇、318篇。体质可分和体病相关的文献多于体质可调的文献,且研究起步较早。体质可分文献中,922篇研究疾病人群体质分类;体病相关文献中,研究疾病的体质分布、体质与疾病临床特征、体质与疾病危险因素方面的文献较多,分别为922篇、207篇、144篇;体质可调文献中,229篇文献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了综合干预,干预效果评价指标较多样。样本量方面,样本量不足300的文献有977篇,体质可分和体病相关文献的样本量在100至300例的研究分别为507篇和464篇,体质可调文献的样本量在0至200例的研究为215篇,大多数研究使用9分类法对体质进行分类。研究人群大多为疾病人群,对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人群的研究较多。量表的使用中,有43篇文献使用部分体质分类或增加其它体质分类,且体质的判定方法多样,近半数的研究未明确判定方法或判定方法存在问题。文献存在研究设计不合理、统计分析错误、量表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结论: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中医体质量表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作者之间合作度较低,机构合作以小范围合作为主,其合作情况有待深入。在量表应用过程中,体质可调方面的文献还是较少,研究不够深入,需加强体质调理方面的研究,改善人群健康状况。部分文献存在样本量不足的问题,需全面考量该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等方面内容,客观合理地确定所需样本量,使研究结论更加客观、真实。少量文献使用中医体质量表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可能会影响体质辨识的准确性,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未来的研究应规范运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体质进行调查,按照判定标准对个体进行体质判定,提高体质辨识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