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世纪中国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俄罗斯的发展与传播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is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化传播的时代。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文化传播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全面渗透。到了21世纪,文化传播成为了文化研究最重要的主题和中心视角之一。文化传播不仅改变了世界,还改变了人类:当今社会,若是没有文化传播和交流,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将是无法想象的。文化传播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以及各种人类文化元素的传播、渗透和迁移。人类的生活与文化传播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文化传播始终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是人类、民族、国家之间的必要性活动。文化传播渗透到人类社会的许多活动中,并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没有它,社会完全就无法存在和发展。中国风在世界包括在俄罗斯的传播正是文化传播的具体表现。中国风,也称中国风格,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在基础并包含大量中国元素的风尚。中国风在产生之初是欧洲人从自身文化视角出发,出于对异国情调的向往,结合中国游记和中国艺术品,对中国作出的想象性诠释从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时尚,与真实的中国并无多大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跨文化交流传播的深入,中国风开始被视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风靡全球。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中国风在欧洲广为流行。在俄罗斯,中国风于彼得大帝统治时期开始传播并初具雏形,到18世纪中叶,即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中国风取得了蓬勃发展并达到了巅峰,为俄罗斯人留下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情的纪念品,如至今保存完好的圣彼得堡皇村中的中国剧院、中国桥、中国宫等等。19世纪由于国际大势所趋,中国风在俄罗斯有过一段沉寂。进入20世纪,随着中俄关系日益紧密,中俄在文化、人文等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强,中国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以崭新的面貌被激活,21世纪初愈加盛行,至今仍兴盛发达。其实无论中国风在俄罗斯是否受到追捧,毋庸置疑的是,中国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中国风在当代俄罗斯的传播及发展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理解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风和中国文化,并促进中国风文化在当今俄罗斯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当今社会,传统的传播方式如通商、旅游、书籍等已逐渐被现代网络及大众传媒所取代,这对中国风的传播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国风在俄传播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既可以探索出适合中国风文化传播的更好方式,还可以避免中俄间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此外,在当代,文化传播以及通过他文化理解本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中国传统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问题是一项很重要的研究,因为它与两国的历史、政治和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本文的现实性意义。本文以作为一种文化风格和文化传播结果的中国风为研究载体。研究对象是18世纪至今的中国风文化现象在俄罗斯的传播与发展。本文的学术创新点在于:从18世纪以来,专门研究中国风及其对俄罗斯文化影响的成果有限。中外学界也有对中国风进行研究,但至今没有完整地揭示和全面介绍这一主题的专著问世。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研究18至21世纪俄罗斯文化中中国风的出现、发展、传播和表现等。为了达到该目标,我们拟定了以下任务:1.分析中国风文化现象在欧洲和俄罗斯的起源和发展;2.梳理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3.理清中国风对18至21世纪俄罗斯人民的文化、艺术和生活等精神及物质领域的影响;4.研究俄罗斯文化对中国风的接受、中国风在俄罗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有助于中国风和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的相关措施。本文研究方法:为了解决文章的主要问题,针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中国风及其在俄罗斯传播的研究我们运用了比较描述法、分析法和文化历史研究法。鉴于目前对中国风在俄罗斯的传播及发展问题的研究不足而制定的,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任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论文全面考察了中国风的出现、在欧洲及俄罗斯的发展、在艺术和文化中的表现等,尽力涵盖中国风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将本文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有关中国风的理论著作中。同时本文可以为制定18-21世纪俄罗斯文化及艺术史的课程提供参考,也能为旅游业提供帮助。此外,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为俄罗斯中国风的资料,还可为汉学家和中国专家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中国风-对中国的传奇想象》:从文化的角度定义中国风,揭示中国风的一般概念和内容、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中国风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领域的表现特征。在第一章中,对中国风的研究是以欧洲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为载体的。第二章《俄罗斯的中国风和俄罗斯文化对其的接受》:研究18至21世纪俄罗斯中国风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特征。许多中国文化现象,如风水、年画、影视、文学、音乐、京剧在该章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该章还分别研究了中国文化中的日常生活元素:如旗袍、中餐、中医、武术。第三章《作为文化传播现象的现代俄罗斯中国风的流行》:将“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理论与中国风在俄罗斯传播的途径和方法相结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促进和阻碍中国风在俄罗斯传播的文化因素。最后对应采取何种文化措施以促进中国风文化的传播提出自己的建议。论文结构:论文由摘要、引言、正文(共3章)、结语、参考文献(共253条)、附录和致谢组成。论文一共113页。
其他文献
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三位。约50%的患者存在远处转移,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北朝经学与文学是中国经学与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战乱使得典籍留存较少,但并不能忽视其价值与地位。本文从原始资料着手,立足于北朝自十六国至隋朝的经学层级,尤其
几十年来,日益严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研究者们为了能在治理前全面、准确的了解污染的概况,常用有限元、有限差分等方法求解地下水污染质运移问题,但这些方法都以网格或单元为基础,在求解问题时存在许多局限,为了克服以上方法对网格的依赖,无网格法应运而生,并在工程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地下水污染运移模型出发,构造了求解该模型的数值算法,通过MATLAB编写了相应的程序
猪是我国最主要的产肉农业动物,因其器官在解剖学上位置、大小与人相似,也是研究人类的重要试验动物。猪有优秀的饲料转化率,饮食的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而肥胖表现为脂肪的堆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CL2的表达和变化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一科进行手术的部分符合筛选条件的口腔鳞癌患者,
目的本文拟根据生物黏附给药系统的特点,完善黄连提取工艺条件,提高黄连总生物碱的提取率,将黄连总生物碱入药制备成生物黏附栓剂,以期为黄连总生物碱治疗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目的:叶酸与B族维生素干预以改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症状的临床研究颇多,但各研究结果不一致。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补充叶酸与B族维生素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清代著名医家傅青主外科学代表著作《青囊秘诀》以内治立论,全书以98方治之(仅两方外治方),在治疗外科疾病中别具匠心。本文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方法对《青囊秘诀》中所用
如今,恶性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受到医学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手段大致分为三类: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的化学治疗
在众多抗癌纳米试剂中,像纳米簇或者量子点这样尺寸较小的纳米试剂,可以通过肾脏代谢清除,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被广泛用于肿瘤诊疗中。然而,这类纳米试剂因尺寸较小,肾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