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摄碘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1]>,在北美和欧洲国家,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升的态势,并逐渐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有其特殊的生化特性,即使在早期,乳腺癌也可发生血行转移,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往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即除了常规的手术治疗外,通常还需要辅助治疗.目前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但是,上述几种辅助治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放疗而言,它不能解决远处转移的问题,若肿瘤周边存在重要放射线敏感器官,则有可能限制肿瘤靶区剂量;对于化疗而言,化疗药物对身体重要脏器的毒副作用常导致一些病情严重病人不能够耐受;而内分泌治疗法,对非转移的乳腺癌病例较有效,对已存在转移的病人则疗效较有限,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药物毒性.放射性<131>I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核素<[6-8]>,尤其在肿瘤的核素治疗方面.它能够释放β射线,从而造成肿瘤细胞的放射损伤而致死;同时,通过基因转染或药物诱导方法<[9-12]>,可以使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中的hNIS蛋白表达增加,使放射性<131>I能有效积聚于该肿瘤细胞中,而使得放射性<131>I治疗成为一种导向性的治疗手段,避免了化疗或放疗等方法所导致的机体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放射损伤.该课题以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作为干预的药物,通过细胞活力测定(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FCM)、摄碘实验及RT-PCR等实验手段,着重对维甲酸干预后对MCF-7细胞株的增殖、凋亡、摄碘及该细胞中人钠碘共转运子基因(hNIS)mRNA的表达的改变进行研究.结论:即全反式维甲酸在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和促进摄碘方面确实存在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如果结合维甲酸和<131>I两种药物,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崭新的、具有高度导向性的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极低剂量(0.001~0.1ug·kg·h)纳洛酮在减少硬膜外芬太尼-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副作用的同时是否不降低其镇痛效果和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行硬膜外麻醉下手
为探讨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意义,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治的28例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本院的
目的: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放射增敏机制.方法:将宫颈癌细胞分为4组:(1)空白对照组:不行塞来昔布和放射线干预;(2)单
甲状腺疾病患者服用I治疗后对他人的辐射危害评价;目的:评价甲状腺疾病患者服用I治疗后作为一种特殊的"辐射源",对周围人群可能产生的辐射危害.方法:主要采用电话问讯和门诊
目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业已表明,SAH后炎性细胞因子在痉挛动脉中表达的增加,可使动脉壁出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