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1]>,在北美和欧洲国家,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升的态势,并逐渐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有其特殊的生化特性,即使在早期,乳腺癌也可发生血行转移,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往往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即除了常规的手术治疗外,通常还需要辅助治疗.目前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但是,上述几种辅助治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放疗而言,它不能解决远处转移的问题,若肿瘤周边存在重要放射线敏感器官,则有可能限制肿瘤靶区剂量;对于化疗而言,化疗药物对身体重要脏器的毒副作用常导致一些病情严重病人不能够耐受;而内分泌治疗法,对非转移的乳腺癌病例较有效,对已存在转移的病人则疗效较有限,同时也存在明显的药物毒性.放射性<131>I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诊断和治疗用放射性核素<[6-8]>,尤其在肿瘤的核素治疗方面.它能够释放β射线,从而造成肿瘤细胞的放射损伤而致死;同时,通过基因转染或药物诱导方法<[9-12]>,可以使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中的hNIS蛋白表达增加,使放射性<131>I能有效积聚于该肿瘤细胞中,而使得放射性<131>I治疗成为一种导向性的治疗手段,避免了化疗或放疗等方法所导致的机体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放射损伤.该课题以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作为干预的药物,通过细胞活力测定(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FCM)、摄碘实验及RT-PCR等实验手段,着重对维甲酸干预后对MCF-7细胞株的增殖、凋亡、摄碘及该细胞中人钠碘共转运子基因(hNIS)mRNA的表达的改变进行研究.结论:即全反式维甲酸在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和促进摄碘方面确实存在着显著的作用.因此,如果结合维甲酸和<131>I两种药物,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崭新的、具有高度导向性的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