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及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中国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试图构建新型区域间双边、多边的投资合作机制以积极顺应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国家间的区域合作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往来,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实现促进自身贸易投资增长和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在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亟需拓展新的贸易空间和投资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动与实施,各国间投资合作的加强与深化必将进一步提升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程度,从而帮助中国企业顺利克服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所谓投资便利化是对国际贸易投资制度、程序和规范的简化与协调。通过对贸易投资流程的简化,进而提高相关政策管理的透明度和行政审批的效率,为国际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因此,衡量并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中国OFDI的投资环境,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发展水平发展情况如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那么中国企业以投资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提升是否能加强国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继而能否通过OFDI技术溢出所引进的先进技术提升本土产业技术的发展?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逆全球化现象以及投资非理性等问题的挑战,上述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缓解中国目前经济产能过剩的困境,并在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发展,对协调维护双边贸易、投资合作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投资便利化为切入点展开讨论,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4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运用了文献归纳、理论演绎、实证分析、统计比较等研究方法进行考察。文章完成的结构安排和主要的工作成果如下:
  本文首先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定义、指标构建和测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选取基础设施水平、法制环境、金融与电子商务、劳动力市场四个方面作为投资便利化的一级指标,并将其细化分为21个二级指标,从而构建投资便利化的测评体系。其次,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根据其测评结果分析可知,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指标得分多处于一般便利水平,且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便利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本文通过Moran指数检验发现周边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空间的集聚性和依赖性逐渐减弱。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对中国OFDI的影响。理论层面:一方面在投资便利化指标选取中阐述了各一级指标对OFDI作用的一般机制;另一方面在企业异质理论框架下,从投资成本的角度分析对OFDI的影响机制。实证层面:文章首先采用系统GMM的估计方法,分别选用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便利化一级指标得分对中国OFDI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以及各一级指标均对中国OFDI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基础设施水平、法制环境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最大。其次,根据上一章节投资便利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相关性的结论。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采用空间误差和空间滞后模型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便利化水平对中国OFDI的空间效应。检验结果同样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中国OFDI呈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东盟地区的表现最为明显。
  从投资便利化的角度,研究中国OFDI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首先,文章仍以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据为例,选用门槛效应回归检验分别分析了科技研发投入、基础设施水平、法制环境、金融与电子商务、劳动力市场对OFDI技术溢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OFDI技术溢出效应不存在门槛效应,但是呈现显著促进用。法制环境的回归估计存在双门槛效应,且仅当该变量跨过单一门槛后,对技术溢出才呈现出正向影响,这与金融、电子商务和劳动力市场的估计结果一致。在已知投资便利化对O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的条件下,文章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方法分析了中国OFDI技术溢出对东道国技术进步与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OFDI技术溢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进步升级存在倒“U”型影响,且由于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综合吸收能力,继而作用于东道国技术进步与升级的转折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构建投资便利化的指标测评体系,全面刻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发展状况,并将其运用到后续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检验。二是从投资成本的角度,依据企业异质性模型阐述投资便利化—投资成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三是在投资便利化对中国OFDI影响的实证检验中引入空间相关性分析,从空间层面阐述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四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主要研究东道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对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情况,继而考察对本土产业创新与升级的作用轨迹。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对于原油的消费稳步增长。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2018年全年石油净进口量达4.4亿吨,同比增幅为11%,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9.8%。同时2019年也是中国石化行业国企改革再度发力的一年。构建中国全面开放条件下的原油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国际原油市场话语权,成为当务之急。  资本市场是实业的晴雨表,
学位
居民需求影响了住房销售和租赁,而收入对需求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标,但收入差距逐步扩大,高收入者参与住房市场投资,享受房价上涨的红利,支付能力较弱的低收入者更多选择租房居住。特别是中国住房市场化以来,房价上涨较快,加上受中国人“买房养老”、“买房保值”等传统观念影响,住房销售市场需求旺盛,部分大中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逐渐脱离其实际价值,而房
2007年,中国公司债开始发行,但直到2015年才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随着2014年首例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在国家宏观去杠杆和金融严监管的经济政策环境下,公司债违约事件爆发式增长,尤其是2018年公司债违约问题变得非常突出,这一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信用利差是度量信用风险的较好的方法,因此,本文基于NS族模型(NS和SV模型)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预测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对未来信用风险变化的把握
学位
证券分析师是金融市场必不可少的信息中介,分析师通过深入发掘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解读上市公司的相关事件,发布带有评级、财务预测的报告,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与建议。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宏观不景气对卖方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影响,探究宏观经济与市场微观个体的关联,为证券分析师的行为做进一步解释。  本文为研究分析盈余预测提供了新的角度。国内对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乐观偏差等方面,影响因
学位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国内外资本市场重要的创新金融工具。但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较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值得对此进行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是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主体,因此本文选择这两类作为讨论对象。在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商业银行是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重要参与者,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
学位
基于资产管理行业买方(Buy Side)与卖方(Sell Side)存在的信息沟通和利益关系,本文考察了基金调研行为对证券经纪商平均预测偏差的影响和内在机制,从行业整体的视角为A股证券市场信息效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结果发现,基金调研行为作为主要的投资者活动之一,其对卖方机构的影响机制并不单一: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效应吸引更多券商关注上市企业,从而提高了券商的平均预测准确性;另一方面,两者之间
学位
消费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企业技术创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但由于研发活动投入大、风险高、保密性强等特点,外部投资者很难评估项目的风险与收益,使得企业很难获得外部资金支持,面临着融资约束。企业R&D投资明显不足,融资约束是影响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15-201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首先,构建SA指数衡量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金融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紧密,金融市场中数量众多的交易产品和复杂的产品结构大大的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因此,对金融市场中波动性的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Parkinson(1980)证明了极差是波动率的有效代理变量。在此基础上,Chou(2005)建立了条件自回归极差模型。本文参考Xie(2018)建立外汇市场上的MCCARR模型,在该模型中,极差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短期
学位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市场上任何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进股价中,因而市场上的任何投资者都无法通过构建投资组合获取超额收益。作为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石,有效市场假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盈余公告异象的存在,却表明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盈余信息披露时间构建投资组合而获得超出基本面价值的收益,这强有力地动摇了有效市场假说的核心地位,如Fama所说,“盈余公告异象的存在,是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有力挑战”。  本文着眼
学位
股权质押以其操作简单、交易灵活、流动性好等特点,广受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青睐,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融资方式。然而,近年来,多家涉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频频拉响爆仓警报,股价不断下跌,使得股权质押的风险受到了各方关注。在股权质押行为日趋常态化以及股价崩盘频发的现实背景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以及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成为了学术界的焦点问题。  为此,本文以2009-2017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