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并探索性地研究了茶园中可能存在的铅污染来源。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茎(生产枝)>老叶(当年生成熟叶)>主根>新梢(一芽二叶)。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茶树自下而上各组织,特别是主根与吸收根,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同时我们发现,茶园土壤中加入100mg/kg浓度的铅溶液对茶树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新梢品质等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茶树可能对铅元素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也可能是由于铅对茶树的危害主要不表现在对茶树生长及品质上。铅在土壤-茶树体系中加入后会产生很长的时效性,土壤中的有效态铅含量及茶树中的铅含量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高,铅加入量越多,其升高趋势越明显。在盆栽中的茶树一土壤体系中,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o.05人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0刀1卜通过改变土壤酸碱度等来降低土壤中有效铅含量可能是降低茶叶铅含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表明汽车尾气及空气扬尘等空气沉降物仍是茶叶原料中铅含量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汽车尾气等空气沉降物对茶树中铅含量的影响范围在 150米左右,同时我们发现对空气沉降物较多的茶树鲜叶进行清洗能适当降低其铅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新梢的采摘嫩度将有助于降低成品茶叶中的铅含量。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龙井茶的加工设备材料质量好坏及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质量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成品龙井茶中的铅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