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及骨水泥分布形态与术后中期疼痛的关系,为预测患者术后中期的疼痛缓解度提供依据,并为研究PKP术后中期疼痛加重的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对曾住院行PKP手术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3例患者进行随访,得出其VAS疼痛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计算及评判,得出其椎体高度恢复率,并按骨水泥分布形态将其分为团块型、混合型及骨小梁型三组;以SPSS13.0将三组的疼痛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并将椎体高度恢复率与疼痛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在三组组间比较性别、年龄、随访时间均无差异的情况下,团块组与混合组组间疼痛评分比较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团块组与骨小梁组组间疼痛评分比较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合组与骨小梁组组间疼痛评分比较P=0.446>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总体来讲,椎体高度恢复率与术后中期疼痛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r=0.048,P=0.706>0.05,不能认为两者存在直线关系。分组之后,团块组内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r=0.463,P=0.011<0.05,呈低度相关的正向直线关系;混合组内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r=0.235,P=0.269>0.05,不能认为两者存在直线关系;骨小梁组内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r=0.262,P=0.465>0.05,不能认为两者存在直线关系。 结论:(1)骨水泥的分布形态对术后中期疼痛有影响:骨水泥分布呈团块型时,疼痛较混合型及骨小梁型明显,混合型及骨小梁型之间疼痛无差异。(2)总体来讲,椎体高度恢复率与术后中期疼痛评分之间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但若按骨水泥形态分组,则骨水泥分布呈团块型时,椎体高度恢复率与疼痛评分之间呈低度相关的正向直线关系。骨水泥分布呈混合型及骨小梁型时,两者仍不存在直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