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铁内电解法生产性试验和使用镀铜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aochouyu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铁内电解法是一种全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它通过采用单质铜作为电极和单质铁组成原电池,增强了单质铁的还原能力,提高了电化学反应的效率,从而使难降解的有机物更易还原为可生物降解的物质。 本课题以上海市桃浦污水处理厂化工废水为处理对象,首次对催化铁内电解法进行了生产行试验,研究了催化铁内电解法对该化工废水主要污染因子的去除效果并进行了成因分析,测定了处理前后废水的COD,色度,磷酸盐,pH,铁等指标。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混合化工废水的预处理效果显著,对废水中COD、色度、磷酸盐的去除具有良好的效果,pH值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实验还考察了溶解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对催化铁内电解法预处理过程中COD,色度去除率有较大影响。缺氧工况下,色度去除效果较为明显,平均去除率可达42%:而COD去除率较低,一般为14%左右。出水一般为浅黄色,总铁含量较少。曝气工况下,COD去除率显著提高,平均可达44.0%左右,色度去除率低于缺氧工况,平均为37%。出水颜色为深黄色,总铁含量较高。微曝气工况下COD去除率比较高,一般可达到54.5%,色度去除率也可达到41%,总铁含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此外还对工程化应用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催化铁内电解法中使用镀铜代替铜电极进行了初步探索。分别以酸性大红GR、硝基苯、桃浦污水处理厂混合化工废水及多种染料作为研究对象,考察Fe-镀Cu内电解法的处理效果,并与原Fe-Cu内电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对以上物质的实验中,Fe-镀Cu内电解法基本能达到Fe-Cu内电解法的处理效果,而化学镀铜成本比单质铜低,可大大节省催化铁内电解法的运行成本。实验还以酸性大红GR为研究对象,采用Fe-镀Cu内电解法对其进行脱色研究。考察了进水pH值、搅拌速率、进水浓度、进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合成了组成系列变化的丙烯酰胺(AM)与4-乙烯基吡啶(4VP)的共聚物[P(4VP -co-AM)],用硫酸二甲酯将其季铵化,制备了阳离子度及分子量系列变化的吡啶季铵盐型阳离子聚丙
本文对哈萨克阿肯弹唱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其中包括8部专著与近20篇论文。
随着科技期刊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也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变革,以《电路与系统学报》停刊为例,以责任编辑的视角,浅议在科技期刊改革执行过程中的体会和建
根据2013年广东省县市科技进步考核采集到的数据,对广东各县市特别是区、县(市)一级的专利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广东市县专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195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从尼雅遗址中发掘出一块蓝印花布,约为公元1~3世纪织品。该物品出土后,学术界议论纷纷。考古界有人据此断定东汉时期新疆就有了植棉技术,也就有了棉织印
大多数经验表明:组织承诺能够增强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的正相关关系(即组织承诺对组织公平与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以珠三角地区70多家企业为背景,采用层次线性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一方面是企业不惜重金招聘人才;另一方面是企业大量的人才"跳槽"。就"跳槽"本身而言,使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体现出一种社会观念的进步、调动人
目前我国广播剧已有长足发展,但在产量、质量、剧创作单位及专门的创作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其他形式的艺术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阶段还明显存在种类单一、缺乏新意,题材陈旧
精益生产方式,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1973年,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引起其它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在
直流稳压电源是电子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其作用是为电子系统提供稳定的电能。主要介绍了以单相桥式整流及三端集成稳压器为主的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并完成将输入220V,50Hz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