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电信号的运动相关特征检测和规律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电信号是大脑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电信号,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活动信息。基于脑电信号而建立的脑机接口是解析大脑活动信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有效方式。针对运动的脑机接口,通过对运动相关的大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和解码,结合机械假肢等外部设备可以实现运动功能的重建与恢复,这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在面向运动的脑机接口的研究中,对运动相关脑电信号的分析和解码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本文对运动相关的头皮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进行了特征提取,以及对植入式脑电信号中的神经元峰电位信号(spike)和局部场电位信号(Local Field Potential,LFP)的锁相相位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提出了基于多分支三维扩张卷积神经网络的运动想象EEG信号的分类算法。本文结合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特点,将输入的二维运动想象头皮脑电信号按照采样电极的空间分布并结合时间维度信息转化为三维信号,这种转化同时保留了其时域特征和空域特征并加以利用。本文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中引入了扩张卷积,构建了基于三维扩张卷积核的多分支三维扩张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多分支三维扩张卷积神经网络,不仅可以同时提取头皮脑电信号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特征,而且在不改变卷积核大小的情况下,增大了感受野,保证了特征提取的充分性。实验结果显示,在9名不同受试者中的平均准确度为76.98%,标准差为9.51,显示了该算法良好的分类性能和适应能力。第二,在连续运动状态下,对spike和LFP delta节律的锁相相位分布进行了分析。针对猕猴单方向伸展抓握的运动范式,在不同运动阶段之间、三个事件前后100 ms时间窗内以及连续时间窗三种时间尺度下,对初级运动皮层、初级感觉皮层、后顶叶皮层三个脑区的锁相相位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运动阶段之间,神经元峰电位与局部场电位的锁相相位分布和峰值位置具有明显差异性。进一步对关键事件前后100 ms时间窗内的锁相相位分布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分布和峰值的变化在事件发生的前后是有显著差异的。在连续时间窗中对锁相的相位分布进行分析,发现这种变化在进入伸手阶段前后最为明显,且在猕猴等待阶段和伸手阶段,出现了变化的差异值最值。这为进一步揭示头皮脑电信号与大脑运动相关的神经元生理电活动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本文在运动相关的实验范式下,在时域、空间域和组织细胞层面对大脑不同结构层次的电信号进行了分类和规律分析,进一步推动了对运动相关脑电信号的理解和应用,对多层面理解运动时大脑的电活动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电阻型超导故障限流器对于未来限制电网短路电流的幅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电网期望电阻型超导限流器在受到一次冲击后能在百毫秒级时间内重合闸,以有效应对二次短路电流,这就需要YBCO超导带材能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然而,盘式限流单元在冲击恢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滞留在小孔结构中,短时间内无法消散。当前普遍采用超导态的恢复作为重合闸时间的参考,但是此时滞留的气泡会严重恶化二次冲击恢复过程,影响超导限流
甘露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组织中。β-甘露聚糖酶是主要的甘露聚糖降解酶,已经在动物饲料、食品、生物精炼、纺织、洗涤以及造纸等多种行业得到了应用。因此,提高β-甘露聚糖酶产量,降低β-甘露聚糖酶生产成本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里氏木霉等丝状真菌具有高效合成分泌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能力,在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高效启动子是异源蛋白表达的关键元件。筛
近年来发现class Ⅰ类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在家禽中的分离率逐年升高。本团队前期的研究发现了多株F基因起始密码子发生自然突变导致其编码序列变长的class Ⅰ类NDV,并证实了 F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为ATA能够导致classⅠ类NDV毒力增强,表明NDV弱毒株有突变成强毒株的潜在能力。鉴于class Ⅱ类NDV中的基因Ⅱ型弱毒株广泛应用于ND的免疫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动物临床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可引起禽霍乱、猪肺疫和牛出血性败血症等多种疾病,患病动物病死率较高,危害全球养殖行业的发展。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临床中的广泛使用造成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细菌型疾病在养殖业中反复出现。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和基因型众多、宿主广泛、疫苗交叉保护效率低。其次,目前的报道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机制知之甚
荧光假单胞菌(fluorescent Pseudomonas strains)是一类常见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对植物的营养转化、抗病免疫、抵御胁迫、品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从许多荧光假单胞菌中发现了多个拷贝的鞭毛蛋白,以及类似于鞭毛装置的Ⅲ型蛋白分泌系统(T3SS)。本论文以两个典型的荧光假单胞菌F113和2P24为对象,通过遗传突变和性状检测,初步明确了多拷贝鞭毛蛋白和T3SS在运动性、促生和
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的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全长测序多为15948nt或15954 nt,可翻译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PPRV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在我国常有PPR疫情的报道。PPRV感染羊等小反刍动物后可造成高发病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猪的新型肠道冠状病毒。2012年首次于中国香港被报道,2014年美国俄亥俄州暴发了PDCoV疫情,随后该病在中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被报道。PDCoV可感染不同日龄的猪,新生仔猪更为易感,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严重时出现死亡,对于新生仔猪可造成30%-
盐胁迫抑制植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植物通过感知、传递逆境信号,对胁迫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响应。类受体激酶作为介导分子信号从胞外进入胞内的重要调控蛋白,对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筛选拟南芥受体激酶过表达库发现SERK4过表达突变体(SERK4-OEX1)主根的伸长对盐胁迫处理较野生型显著敏感,且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ERK4被盐胁迫所诱导。本研究因此创制了SERK4
光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是不可或缺,对光的调节是调控植物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物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其次也受光敏色素的影响,其中,叶绿素对蓝色波段(400nm-500nm)的光谱进行吸收,类胡萝卜素对红色波段(600nm-700nm)的光谱进行吸收,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及深红光(650nm-750nm),而红色波段区域的光谱对于植物生长过程影响最大,紫外区域的光则很少被
神经科学的探索拓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集设备和对神经元信息解码的能力。发展神经科学的主要目的是挖掘信息如何在神经元中进行表达与传递。植入式脑机接口采集神经元发放的电生理信号最流行的技术之一是使用细胞外电极装置。电极装置的每个电极可以捕捉到其附近神经元发放的锋电位信号。电极采集到的神经元电生理活动需要经过处理,整个信号的处理过程被称为锋电位分类。锋电位分类算法主要由滤波、检测、特征提取和聚类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