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文言“鬼小说”创作实绩突出,数量多、质量高,堪称文言“鬼小说”的定型期。无论在故事类型还是在艺术手法上,明代文言“鬼小说”都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创造,从而为后代的“鬼小说”创作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作为文言“鬼小说”发展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前人的研究有所不足。因此,本文将明代文言“鬼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学、主题学、叙事学和文化阐释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并对一些代表性的小说文本进行重点分析和探索。本文分为七章。绪论部分是对文言“鬼小说”概念范围的界定,从整体上勾勒出文言“鬼小说”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明代文言“鬼小说”的研究现状,阐释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章,对明代“鬼小说”在中国文言“鬼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概括性说明,并对明代“鬼小说”的创作实绩和汇编情况进行文献学的梳理。第三章,联系明代的社会环境,从教化压力、娱乐诉求、博物传统、宣泄功能四个方面分析了明代文言“鬼小说”创作的内部动力,揭示出了明代文言“鬼小说”之所以不同于前代创作的原因。第四章是对明代文言“鬼小说”故事类型的分析。重点关注明代文言“鬼小说”对前代小说创作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新变,常见的故事类型有五类:“报应故事类型”,以“鬼”的善恶报应故事为主要内容,奉劝世人去恶扬善,以此来达到辅助教化社会的目的;“入冥故事类型”,通过主人公入冥的经历,一方面加入善恶报应的描写,与报应故事所起到的功用一样,另一方面则又描写了阴间的丑恶现象,从中寄寓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讽刺与批判;“离魂故事类型”,则是通过女性主人公灵魂离体的描写,抒发了对爱情自由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人性的一种肯定;“艳遇故事类型”,描写男性主人公与“女鬼”的艳遇故事,虽然也有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情感表达,但在明代更多的是对女色警戒以及对古代鬼神观念、儒家道德的混合表达;“命运故事类型”,则通过“鬼”带来的启示,表达了人们对命运不可把握的迷惘和激愤,以及对富贵命运的渴望和艳羡。第五章是对明代文言“鬼小说”艺术特征的总结和归纳,分别是寓意于事的创作手法,以实制虚的风格,通俗简练的语言以及多变的叙事模式,这些艺术特征决定了明代“鬼小说”的基本面貌,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明代小说家对小说艺术表现力的探求。第六章是对明代文言“鬼小说”文化内涵的分析,具体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文言“鬼小说”创作的影响,系统地阐释了原始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与文言“鬼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关系,深入地揭示了明代“鬼小说”中所包含的独特的自然观、伦理观、命运观和养生观。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从假鬼神以干预现实的激情、儒家审美理想的张扬以及明代文言“鬼小说”的历史局限三个方面,对明代文言“鬼小说”创作进行评价,揭示其影响和整体价值。明代文言“鬼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奇幻的内容,多变的艺术手法,完整凝练的叙事结构,营造出了意蕴悠长的美学意境,同时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它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使我们多一条观察明代文言小说的途径,甚至对当代的小说创作都有着“借古照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