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油田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重视,注水系统的电费成为油田进行成本测算的关键内容,站内水泵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情况。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哈萨克斯坦Z油田的注水系统进行具体模拟计算及优化节能,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注水系统降压运行方案,合理的对站内水泵实行降耗措施,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减小注水系统耗电量。在对Z油田注水系统进行具体计算分析后发现,系统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注水站泵管压差过大,存在低压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重视,注水系统的电费成为油田进行成本测算的关键内容,站内水泵的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情况。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哈萨克斯坦Z油田的注水系统进行具体模拟计算及优化节能,提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注水系统降压运行方案,合理的对站内水泵实行降耗措施,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减小注水系统耗电量。在对Z油田注水系统进行具体计算分析后发现,系统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注水站泵管压差过大,存在低压欠注区,且中心注水站所辖区域配注井多,需要配注量大。在中心注水站已经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由于站内采出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是固定的,导致采出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变差,影响了注水指标。基于哈萨克斯坦Z油田及国内外油田的现状,以确定能耗损失的分布情况为目标,对Z油田注水系统的水泵能耗、注水站能耗、注水管网能耗等进行分步分析,确定节能方向。对于油田注水系统,可以采用多种软件模拟计算,油田注水系统本质上其实是一个给水管网系统,注水站设成水源点,配水间设成需水点,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实际运行进行模拟计算。发现注水管网和给水管网的一致性,采用给水管网常用的EPANET水力计算软件对哈萨克斯坦Z油田注水系统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生产实际符合,验证管网的低压欠注区块的存在。基于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可行性分析后提出降压运行方案,研究发现Z油田注水系统泵管压差过大的情况适合采用拆级的降压方式对整个注水系统进行降压运行,同时调整中心注水站的远端71—79号配水间节点至1号注水站进行配注,配注水量由2631m~3/d提高到4330m~3/d,配注量全部达到配注方案的要求,解决了此区域内注水井注水量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注水泵进行拆级和采用泵涂膜技术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并通过调整和新建管线解决低压欠注区欠注问题,这种“整体降压,局部增压”的节能方式是高效的,通过综合计算对比降压运行前后的电能消耗。结果表明,Z油田在采用拆级的系统降压方式时,中心站泵出口的平均压力由7.8MPa降低到5.4MPa,1号站泵出口的平均压力由7.6MPa降低到6.4MPa,2号站泵出口的平均压力由6.1MPa降低到5.3MPa。各站泵管压差的最大值也降低为0.35MPa,单日电费成本由6122.71美元降低到4944.07美元,年节电费约41.25万美元,节能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项针对设备风险管理的技术,在降低站场设备风险、优化管线检验周期、提高装置安全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运用RBI技术进行站场风险评价将是石油化工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某A油田MH处理站中的143条管线进行了定量RBI风险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站场管线失效可能性计算,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压力管道
碳钢作为一种成本相对低廉,可焊性好,强度较高的钢材,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石油集输管线中,碳钢使用时普遍存在的微生物腐蚀问题将会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给集输管线的安全可靠性带来严重威胁。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微生物之间还具有互利共生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可能进一步加重腐蚀危害。针对目前微生物群体间协同腐蚀机理的认识尚不完善的问题,本文将以油田集输管线的微生物腐蚀为例开展研究,以期为有效防
顶驱装置作为海洋钻井平台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钻井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一直以来,受限于顶驱设备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多变的工况环境,参数获取不全面、关键参数不唯一、诊断精度不达标成为顶驱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上问题,对顶驱设备多源异构监测体系构建、多工况下顶驱健康评估以及故障模式辨识展开了研究:(1)针对单一监测手段无法全面获取顶驱设备状态参数的问题,提出以多源异构综合
随着海底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和水合物相关研究的深入,固态流化开采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得到了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固态流化开采形成的砂浆体系里,水合物的生成分解规律尚不明确,在此背景下,本文特提出研究课题“砂浆体系水合物分解与二次生成实验研究”,针对砂浆体系中水合物的分解及二次生成展开相关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砂砾会抑制水合物诱导但能促进水合物的生长分解速率,水合物的生成诱导期随机性强烈;在记忆效应影响下
连续油管入井前存在初始残余弯曲,增加了下入过程的摩阻,限制连续油管作业。针对该问题,论文开展了考虑残余弯曲的连续油管下入长度的理论分析和振动减阻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了连续油管的下入、起出过程,得到连续油管入井前存在残余弯曲特性的原因,并通过计算证明了连续油管在入井前存在残余弯曲;进行了连续油管入井试验和现场测量,实际测量得到了2英寸QT-900系列连续油管的残余弯曲半径为6433.33 mm,验证
防弯器安装在柔性立管与浮体的连接处,以防止柔性立管的过度弯曲和疲劳损伤累积。然而,面对着恶劣的海洋环境,防弯器的疲劳损伤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开展对防弯器的运动状态监测,并据此进行疲劳寿命评估,对我国深海油气田安全运营和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柔性立管防弯器运动监测数据,开展防弯器的疲劳寿命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柔性立管防弯器运动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用四元数法对防弯器瞬时运动姿态
大牛地气田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中国石化的重要天然气生产基地,随着气田的不断开发,现有天然气生产井进入集气站的压力逐步接近集气站外输压力,导致天然气无法实现外输,气田产能也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气田远期稳产目标,亟须采取二次增压集输工艺。本文通过TGNET软件模拟计算不同年份集气站的出站压力,确定大牛地气田开始二次增压的时间。针对气田特点提出四种二次增压方案,分别为首站增压模式,干线增压模式,区域增
在页岩气的集输过程中,管道内的固体颗粒,在高速流动的气体的携带下不断地撞击管壁和管件,造成冲蚀磨损,特别是在流速、流向急剧改变的弯头部位,冲蚀现象更为严重。因此,研究气固两相流管道内流体的流动特性以及冲蚀磨损规律,对保障页岩气集输管道的安全运行以及后续工程中页岩气集输管道设计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西南某页岩气田的页岩气集输管网,运用ANSYS 19.0 Fluent软件开展气固两相管流的冲蚀磨损数值
近年来,为了满足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我国沿海建立了许多大型LNG储罐。LNG虽然是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但易燃易爆,储罐内的LNG一旦泄漏到大气环境中,将对周围的人员、设备和建筑等产生极大危害。因此,有必要对大型LNG储罐泄漏后果进行研究。针对大型LNG储罐泄漏后的气云演变问题,利用ICEM建模软件建立16×10~4m~3大型LNG储罐三维模型,选取多相流模型描述LNG蒸气云在大气中的扩散,借助用户
随着吉林油田各区块进入开发末期,采出水的大量存在使得形成于开发初期的“油井掺热水集输”工艺方案的经济性持续恶化。与此同时,采出液的整体流动性又得到了提升,使得降低掺水温度甚至不加热集油成为可能。但是,低温条件下管道中流体的流动形态更加复杂,并且产生“凝油粘壁”现象,减小管内流通面积,增加流动摩阻,并最终导致管道堵塞。因此,掌握凝油粘壁层的发展规律是不加热集油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