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间歇训练、持续训练和加压训练急性生理学特征及干预效果的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ge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加压训练的方案设计和干预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在近10年是竞技运动训练的热点和前沿;同时,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加压训练也是一类易受研究条件影响和限制的课题,近年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争议和难点,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因此,围绕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加压训练的急性生理反应以及训练效果开展研究,对运动训练,包括竞技运动、大众健身和康复训练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强度间歇训练种类繁多,本研究聚焦冲刺间歇训练(sprint interval training,SIT),旨在探寻不同恢复时长SIT方案负荷特征和能耗特征的异同之处,以期为SIT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并探究相匹配的SIT、持续训练(continuous training,CT)与持续训练结合间歇加压训练(continuous training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blood flow restriction,CT+B)急性生理学特征和干预效果的异同之处;以期为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领域中合理地运用冲刺间歇训练、持续训练和加压训练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实验依据。二、研究方法1.不同恢复时长的冲刺间歇训练急性生理学特征的研究(研究一)12名活跃男青年分别在测功仪上完成一次2000m计时测试和七次不同的划船训练(分别是18*{10s+80s}SIT1、9*{20s+160s}SIT2、6*{30s+240s}SIT3、9*{30s+150s}SIT4、18*{30s+60s}SIT5、6*{30s+150s}SIT6和6*{30s+60s}SIT7)。测量每种SIT方案的血乳酸、主观疲劳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心率、能耗特征及总距离、桨频、速度、功率特征,并逐一与传统SIT方案(SIT3)相比较。最后,根据总能耗和总距离筛选出一种SIT方案作为研究二和研究三的方案,并以该SIT方案为模板,制定出与其相匹配的CT+B方案及CT方案。2.冲刺间歇训练、持续训练与持续训练结合间歇加压训练急性生理学特征的研究(研究二)10名活跃男青年分别在测功仪上完成一次2000m计时测试和三次不同的划船训练(SIT、CT和CT+B)。其中,SIT方案为9次20s的全力冲刺(与研究一中的SIT2方案一致);CT为与SIT总耗时相一致的持续训练;CT+B方案是在CT的基础上进行9次20s的加压,即加压的时长和重复次数与SIT的冲刺时长和重复次数保持一致;三种训练时长均为27min。测试并比较每种训练的血乳酸、RPE、心率、总能耗、肌肉氧饱和度及总距离、桨频、速度、功率特征。3.冲刺间歇训练、持续训练与持续训练结合间歇加压训练对活跃男青年身体成分、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干预效果的研究(研究三)将45名活跃男青年随机分配到4组,空白对照(control group,CON)组、SIT组、CT组和CT+B组。所有受试者参与基线测试,测量体重、体脂率、2000m耗时、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最大血乳酸、累计血乳酸、最大无氧功和30s平均无氧功等指标。随后,三个训练组的受试者分别进行4周,每周3次对应的划船训练,而CON组的受试者不进行任何训练干预。干预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进行与基线测试一致的干预后测试;并对所有测试指标干预前的值、干预后的值及干预后与干预前的差值进行分析比较。三、研究结果1.不同恢复时长的冲刺间歇训练急性生理学特征的研究与传统SIT3方案相比,其他SIT方案的急性生理学特征存在以下差异:(1)SIT1的最大血乳酸(P<0.001)、累计血乳酸(P=0.015)和糖酵解供能比(P=0.018)显著低于SIT3,但总距离(P=0.040)和平均速度(P=0.040)显著高于SIT3。(2)SIT2的最大血乳酸显著低于SIT3(P=0.006),但最大功率(P=0.020)、冲刺工作期的平均功率(P=0.012)、总能耗(P=0.041)和每分钟能耗(P=0.041)显著高于SIT3。(3)SIT4与SIT3相比,未观察到上述指标的差异(P>0.05)。(4)SIT5的平均心率(P<0.001)、总能耗(P=0.003)和每分钟能耗(P=0.003)显著高于SIT3,但平均桨频(P=0.045)、峰值功率均值(P=0.002)和冲刺工作期的平均功率(P<0.001)显著低于SIT3。(5)SIT6的平均心率(P=0.018)、总距离(P<0.001)、有氧供能比(P=0.001)和总能耗(P<0.001)显著低于SIT3,但最大功率(P=0.009)、峰值功率均值(P=0.010)和糖酵解供能比(P<0.001)显著高于SIT3。(6)SIT7的总距离(P<0.001)、有氧供能比(P<0.001)和总能耗(P<0.001)显著低于SIT3,但最大功率(P=0.015)、磷酸原供能比(P=0.013)、糖酵解供能比(P<0.001)和每分钟能耗(P<0.001)显著高于SIT3。通过比较发现工作期(冲刺)时长和恢复期时长的异质性导致了内负荷、外负荷和能量消耗存在上述差异。同时,以总能耗作为后续研究中SIT方案筛选的第一标准,只有SIT2和SIT5方案的总能耗显著高于传统的SIT3方案(P<0.05);因SIT2和SIT5方案的总能耗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故选取总距离作为第二筛选标准,SIT2的总距离显著高于SIT5(P=0.028);最终,选用SIT2作为研究二和研究三的SIT方案。2.冲刺间歇训练、持续训练与持续训练结合间歇加压训练急性生理学特征的研究(1)与SIT相比,CT及CT+B的内负荷特征、外负荷特征及总能耗呈现出以下差异:CT和CT+B的最大血乳酸、累计血乳酸和RPE均显著低于SIT(P<0.05),但平均心率、总距离、平均速度、平均功率和总能耗均显著高于SIT(P<0.05)。(2)通过比较CT+B与CT的负荷特征及总能耗,未发现两种训练方式的内负荷指标(最大血乳酸、累计血乳酸、RPE、平均心率)、外负荷指标(总距离、平均桨频、平均速度和平均功率)及总能耗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三种训练方式中最主要的差异来自肌肉氧饱和度,CT(P=0.015)和CT+B(P=0.001)肌肉氧饱和度差值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SIT,且CT+B下降幅度显著大于CT(P=0.041);此外,CT肌肉氧饱和度谷值的下降幅度显著小于SIT(P=0.010)和CT+B(P=0.037),而SIT和CT+B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冲刺间歇训练、持续训练与持续训练结合间歇加压训练对活跃男青年身体成分、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干预效果的研究(1)体脂率:SIT组(P=0.012)、CT组(P<0.001)和CT+B组(P=0.02)显著降低。(2)2000m耗时:SIT组(P<0.001)、CT组(P=0.001)和CT+B组(P<0.001)显著降低。(3)最大摄氧量:仅SIT组(P<0.001)和CT+B组(P=0.026)显著升高。(4)最大无氧功:仅SIT组(P=0.001)和CT+B组(P=0.006)显著增加。(5)平均无氧功:仅CT组(P=0.007)和CT+B组(P=0.001)显著增加。四、研究结论1.通过比较经典SIT方案6*{30s+240s}与恢复期时长不同的另外六种SIT方案负荷特征和能耗特征的异同之处,为SIT方案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2.9*{20s+160s}SIT是一种总能耗和总距离较高的训练方案,具有降低活跃男青年体脂率并提升其运动表现能力的功能。3.CT和CT+B两种训练模式的急性生理学特征中,最主要的差异是肌肉氧饱和度,每次加压都可导致肌肉氧饱和度的下降,其最大下降幅度与时间配比相匹配的SIT相似,这可能是导致CT+B的干预效果优于CT的原因之一。4.4周的SIT、CT和CT+B干预可等效地降低活跃男青年的体脂率;然而,SIT和CT+B提升心肺适能的效果优于CT。5.SIT和CT+B在优化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种训练方式在改善体成分和心肺适能的同时还可兼顾无氧能力的提升。建议无法使用SIT或对SIT适应性“免疫”的人群,选择持续训练结合间歇加压训练作为一种提高心肺适能和改善体成分的替换手段。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一个分支,可以从生理、情感以及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对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智障儿童青少年由于受到智力功能水平和适应性行为的限制,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同龄的健康儿童。近年来随着健康研究的深入,融合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久坐行为以及睡眠的24小时综合活动模式日益受到关注。2016年,加拿大率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为改善儿童青少年生活方式提供了全面
仲裁法理是通过判例形成的、存在于仲裁实践中的一以贯之的法律理性,是正在形成并实际存在于仲裁既定裁决中具有参考价值的法律依据和法律标准的集合。国际体育仲裁院(CAS)是国际体育争议解决的权威机构,其仲裁法理不仅直接适用于国际体育争议解决和指导体育利益相关者明确其权利与义务,还指引着体育组织规则的修改与完善,从而推动着体育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职业足球争议也是CAS受案数量最多的一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量的丢失和骨微结构退化,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由于常规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表明适宜的运动可促进骨生成、延缓老年骨质流失,起到防治骨质疏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考虑环境因素后的GDP增速与实际增速差距显著缩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摆脱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约束两难困境的必然选择。数字经济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赛道,也是世界大国竞逐的主战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
自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以来,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大提出的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给校园足球改革指明了方向。校园足球的发展战略需要科学的管理,上海市校园足球需要发挥城市优势为率先领先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基于战略中心型组织理论的视角,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法来建构了校园足球发展理论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评估
认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达到具体的目的和意图,灵活地、自适应地调动注意资源来动态地调整想法和行动的心理过程。行为学研究和神经影像学研究从行为和机制上说明了运动技能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认知控制能力。运动员作为长期接受单一运动技能训练的人群,是良好的掌握单一运动技能的模型。目前还没有研究在反应抑制的框架下探讨开放性和闭锁性运动技能对主动和反应性控制的影响。在
21世纪以来,我国健身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而快速崛起,成为体育产业中的生力军。健身教练作为健身俱乐部和工作室的价值创造者和企业核心生产力,其胜任力关乎健身企业甚至健身行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健身教练的准入门槛较低、胜任力参差不齐,且评价方式片面单一,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也影响了整个健身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健身教练胜任力的研究,解构健身教练职业素质,在职业培训中基
绳缆型结构因其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绳缆型结构在应用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是优化其结构、提高其性能的关键。本论文选取了两种类型的绳缆型结构并对其力电行为进行了研究:应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卢瑟福型超导电缆,和应用于柔性电子设备领域的绳缆型柔性电池。卢瑟福型超导电缆的高临界电流密度特性使其应用于大型粒子加速器的高场磁体中。在磁体线圈缠绕过程中,线圈端部通常会观察到电缆的机械不稳定性现象,
日常膳食中的植物性食物对维持人体健康起重要的作用,其健康效应一方面来自于食物中丰富的植物化学物等活性成分,可以起抗氧化、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自活性成分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植物化学物和其他活性成分包括植物化学物、蛋白质、多糖等发生相互作用起更强的生物活性。其中,预防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是植物化学物阻止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途径。然而,目前对植物化学物抗氧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存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是禽畜疾病诊断、营养调节以及保证牛奶巴氏杀菌合格的关键指标,在食品检测和食品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检测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视;二氧化锰(MnO2)纳米片具有优异的荧光信号调控能力,并且能特异性识别ALP的催化产物(如抗坏血酸(AA)),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些基于MnO2纳米片的荧光传感体系用以检测ALP活性。但是,现有的该类体系主要有两大局限,一为调控荧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