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同性柔性吸波织物的研发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427h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波吸收材料可有效减少特定目标的电、磁等信号特征,降低其低可探测性,广泛用于装备和重点目标隐身伪装、信息装备防电磁危害、电磁信息防泄漏等方面。柔性吸波材料可克服目前吸波材料厚度大、密度大、产品功能单一、且局限于硬质材料等共性问题,广泛用于特种环境下电磁波防护服、电磁装备抗干扰篷盖材料等,大大拓展吸波材料的应用领域。目前研制的吸波材料存在着由于材料横向、纵向的各向异性,不同入射波角度显著影响织物隐身效果,限制了吸波织物的应用。本课题基于吸波材料设计原则,从开发各向同性吸波织物入手,研究了吸波涂层织物、吸波簇绒毯状织物、吸波非织造布三种织物的开发工艺,分析了材料性能与吸波剂类型、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关系,确立适于各向同性吸波织物的纺织加工理论与工艺参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吸波涂层织物的开发,通过改变镍、铁粉配比,涂层剂与镍铁粉比例,涂覆厚度等工艺条件,设计了30种不同规格的织物,测试织物的厚度、克重以及反射率,经过数据分析得出在频段12 GHz-18 GHz内,织物吸波性能具备各向同性,且吸波性能最好的工艺为镍、铁粉配比为85:15,涂层剂与镍铁粉比例为1:1.5,涂覆厚度为1 mm。当反射率低于-10 d B时,反射率百分比小于10%,吸收率百分比大于90%,该织物反射率低于-10 d B的频带宽度为5 GHz。第二部分吸波簇绒毯状织物的开发,通过改变10 cm内的针步数、单针送纱根数、毛羽高度等工艺条件,设计织造了12种不同规格的簇绒毯状织物,测试织物的克重及反射率,经过数据分析得出在频段12 GHz-18 GHz内,织物吸波性能具备各向同性,吸波性能最好的工艺为毛羽高度为2.5cm,单针送纱根数为15根,10cm内的针步数为22步。该织物在频段12 GHz-18 GHz范围内反射率均低于-10d B,带宽为6 GHz,甚至在12 GHz-14 GHz、17 GHz-18 GHz两个频段内反射率低于-20 d B,带宽为3 GHz。第三部分吸波非织造布的开发,通过改变金属纤维的含量、针刺密度、金属纤维种类等工艺条件,设计织造了30种不同规格的非织造布,测试了织物的厚度、克重、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透气率以及反射率,经过数据分析可得出在频段12 GHz-18 GHz内,织物吸波性能具备各向同性,吸波性能最好的工艺为含有不锈钢纤维的织物针刺密度500针/cm~2,不锈钢纤维的含量为30%,该织物在频段12 GHz-18 GHz范围内,反射率低于-10 d B,且带宽为6 GHz。甚至在频段14 GHz-18 GHz范围内反射率低于-20 d B,带宽为4 GHz;含有镍铁纤维的织物的针刺密度为500针/cm~2,镍铁纤维含量为10%,该织物在频段12 GHz-18 GHz范围内,反射率低于-10 d B,且带宽为6 GHz。甚至在频段14 GHz-18 GHz范围内反射率低于-20 d B,带宽为4 GHz。
其他文献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质能,在我国产生量巨大。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目前我国仍有部分秸秆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开展农作物秸秆组成及燃烧特性研究,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及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典型农作物种植区选择了三种典型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对其进行组分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纤维组成)基础上,借助差热-热重仪对其燃烧动
目前苏丹国内汉语教育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中文办学条件已日趋完善,教学水平也在稳步提高;然而,教材编写方面的不足已成为限制苏丹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截止目前,苏丹国内还未曾有本土化教材出现,且现行教材种类繁多,针对苏丹国家的教材适用性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首先以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发展汉语Ⅰ》和《新实用汉语课本Ⅰ》为对象展开对比分析,总体而言,两套教材在语音、汉字、词汇、课文、语法、练习等方面的
抗生素废水成分复杂,COD浓度高,有机物种类多,毒性大,是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目前国内外制药企业基本上采用物化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的传统工艺进行抗生素废水处理,但是处理后的废水仍含有较多难以降解的有机物,难以达到我国《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因此需对抗生素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本课题以石家庄某抗生素生产企业的抗生素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化技术对
为探究泥河湾古遗址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建立该区域放线菌信息资源库。本研究以泥河湾8个古遗址的土壤样品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梯度稀释法涂布于R2A+、G+和Bennett 3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得到1088株放线菌纯培养物,对其进行编号、菌种保藏和系统发育分析,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利用链霉菌属特异引物对随机挑选的410株放线菌进行快速鉴定,结果显示,被检测的410株放线菌中有275株出现了8
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径小等优点,本课题从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入手,探究其在医疗领域上的应用,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研究了静电纺丝的可控制备技术;静电纺PBS纳米纤维和壳聚糖/PBS纳米纤维膜在血液过滤率中的应用;探究壳聚糖/PBS纳米纤维膜和PHBV/Ag纳米纤维膜在创伤敷料上的应用。首先研究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技术。利用正交试验设计9组实验,优选出静电纺PBS纳米纤维
超支化聚合物是具备高度功能性及多用途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当超支化聚合物无法满足某些需求时,可以在它的端基接枝多官能团的材料,以增加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已商品化的A2型和BB′2型单体采用迈克尔加成方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新方法。本论文将氨基乙基哌嗪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制备了末端基团为氨基的超支化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胺),但是其缺乏疏水功能团,导致疏水性不好,
近几十年来,各种各样的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们付出巨大的努力一直在寻找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但都没有获得明显的改善。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报告,纳米生物技术在癌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表面官能团能与具有靶向特异性的叶酸缀合,可以选择性地结合癌细胞表面上过表达的抗原或受体,使其易于渗透到细胞内并控制药物释放。本课题以三氯化铁为
在地球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进程中,大自然产生了大量手性分子。然而,许多手性分子的对映体在自然界的数量有很大不同,有的只有一种对映异构体存在,例如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只是由L构型的氨基酸组成。L-氨基酸可被生物体直接利用,D-氨基酸摄入体内时,需转化为L构型才被利用或者直接被排泄,若D-氨基酸摄入过量,有可能会引起机体中毒。可见手性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在生物体内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效应。手性与我们的生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存储技术。以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一类储能技术。而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核心在于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设计纳米结构和构筑纳米复合电极是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基于传统碳材料比容量低、金属氧化物电极倍率性能差和循环稳定性差的缺点,发展了一种普适性的孪生聚合法,合成
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SEM、TEM等表征手段,通过观察和分析试验钢的组织、晶粒度、碳化物和断口形貌等,研究13Cr4Mo4Ni4V轴承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特征和强韧性能。固定热处理工艺,并进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和轴向拉压疲劳试验。渗碳及热处理后,研究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并对渗碳后试验钢进行磨损试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和轴向拉压疲劳试验。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研究了固溶温度和回火温度对组织和强韧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