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滴包被蛋白Ldp1调控稻瘟菌附着胞脂滴利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552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病原真菌与植物互作的模式真菌。稻瘟菌通过形成功能性的附着胞穿透寄主表皮,进入寄主细胞进行侵染,因此功能性附着胞的形成对于其成功侵染至关重要。在稻瘟菌附着胞发育过程中,分生孢子中储存的脂滴(lipid droplet)将会被利用,其中三酰甘油将被降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脂肪酸最终降解为乙酰辅酶A用于黑色素等的合成,甘油和黑色素层帮助附着胞形成膨压,进而穿透寄主。但是,真菌中脂滴是如何被有效利用的,其调控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本实验室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孢子和附着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MGG_11916,其预测编码一个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可能在脂滴形成和利用的过程中起作用,因此命名为LDP1((L)ipid (D)roplet(P)erilipin1)。本研究对LDP1基因进行了敲除,并通过敲除体生物学表型分析,结合蛋白分子功能分析以及调控机制解析等,深入揭示了LDP1调控稻瘟菌脂滴形成和利用的机制。
  生物学表型分析表明,LDP1敲除体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均无明显降低,但是致病力明显减弱。侵染过程观察发现,Δldp1侵入率相比野生型菌株显著降低,侵染菌丝扩展明显变慢。但是划伤接种水稻叶片发现,Δldp1形成的病斑可以正常扩展,表明侵染菌丝扩展主要还是由于侵入受阻所致。附着胞膨压实验表明,Δldp1附着胞膨压显著降低,导致侵染钉形成受阻。此外,Δldp1对不同环境胁迫条件,包括细胞壁抑制剂,渗透压,碱性pH等均不敏感,但对活性氧压力敏感性略有升高。因此,LDP1在稻瘟菌致病过程中主要影响附着胞膨压,从而参与调控侵染钉的形成和侵入寄主细胞的过程。
  通过脂滴NileRed染色和透射电镜TEM显微观察,均发现LDP1敲除体分生孢子中脂滴的数量相比野生型显著变少,而且脂滴的大小也明显变小。这表明Ldp1不仅参与了脂滴数量的调控,而且还参与了脂滴大小的调控。在野生型菌株中,Ldp1:GFP在分生孢子和未成熟的附着胞中均与脂滴共定位非常好。另一方面,在野生型菌株的分生孢子和未成形的附着胞中,脂肪酶TGL1-2:GFP均不能很好地与脂滴共定位,而在Δldp1的分生孢子和未成形的附着胞中,TGL1-2:GFP则能够很好地与脂滴共定位。因此,在稻瘟菌分生孢子和未成型的附着胞中,Ldp1可以防止脂肪酶进入脂滴。在野生型菌株的成熟附着胞中,Ldp1:GFP完全分散在细胞质中,与脂滴明显不共定位,而另一方面,脂肪酶TGL1-2:GFP在附着胞中能很好地与脂滴共定位,表明此时Ldp1已与脂滴分离,让脂肪酶可以进入脂滴中降解脂肪。因此,在附着胞开始成熟时,Ldp1调控脂肪酶进入脂滴降解脂肪酸。
  那么Ldp1在附着胞形成过程中是如何被调控,从而控制脂肪酶进入脂滴的呢?由于附着胞形成过程受到cAMP/PKA信号途径的调控,因此Ldp1可能受到PKA蛋白的磷酸化调控。在Δcpka中,Ldp1蛋白在附着胞成熟后,不能像野生型那样分散在细胞质从而与脂滴分离,与此同时脂肪酶TGL1-2也不能在附着胞成型后与脂滴共定位。因此,cAMP/PKA信号途径是调控Ldp1蛋白功能的关键途径。
  本研究对通过对一个在分生孢子和附着胞形成阶段特异性表达的基因LDP1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该基因编码的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功能,并进一步揭示了该蛋白发挥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为深入理解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启示,为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线索。
其他文献
编者按:在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过程中,全省各地都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把这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广运用,对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领导同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做好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5月12日至16日,王学军省长到合肥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重点了解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举措、方法和成效,形成了《合肥要当好全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关于
期刊
伞裙追寄蝇ExoristacivilisRondani是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幼虫的主要寄生天敌,对粘虫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伞裙追寄蝇的研究在寄生行为特征及饲养条件优化还未深入开展,限制了伞裙追寄蝇的扩繁与利用。本文将在构建伞裙追寄蝇室内种群生命表的基础上,阐明伞裙追寄蝇生物学及以粘虫为寄主的室内扩繁技术,为伞裙追寄蝇的室内扩繁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伞裙追寄蝇的生物学特性
  伞裙追寄蝇寄生粘虫时完成一个世代周期平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以化学杀菌剂为主,但是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不仅使病原菌对其产生了抗性,而且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病害防治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主要探究了金龟子绿僵菌Ma321.93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测定了它与其他有益微生物的兼容性,制备了金龟子绿僵菌Ma321.93种衣剂,并进行了防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有益微生物与核盘菌
湖北省是我国小龙虾重要产地,稻虾共作模式发展迅速,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为了评价稻虾共作对土壤环境和水稻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稻虾共作稻田的土壤特性、微生物群落及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动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稻虾共作田块中的土壤特性分析发现,土壤容重随小龙虾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稻田土壤pH为6.90-7.15。与不养虾处理相比,养虾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蔗糖酶、脲酶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降低了土壤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生物
稻瘟病是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病害,使用抗病品种是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由于稻瘟菌变异频率高,容易导致水稻丧失抗瘟性。因此了解稻瘟菌无毒基因的种类和组成,有利于进行抗瘟品种的合理布局。
  本研究对湖北省主推的72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分析了咸宁地区三个市县的稻瘟菌无毒基因型及其变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2017年在恩施市咸丰县自然病圃中对湖北省主推的72个水稻品种的进行抗瘟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72个水稻品种中,岗优527高抗叶瘟,福E
T2A-1水稻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的转Cry2Aa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对鳞翅目幼虫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青翅蚁形隐翅甲是水稻田中常见的天敌昆虫,成虫和幼虫均具有捕食能力,在捕食植食性害虫的过程中会摄入Bt蛋白。因此,转Cry2Aa基因水稻对青翅蚁隐形翅甲的安全性评价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高剂量Bt蛋白饲喂实验、三级营养关系Bt蛋白传递实验,研究了转Cry2Aa基因水稻及高剂量Cry2Aa蛋白对青翅蚁形隐翅甲生长发育、生殖等相关生命表参数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检测青翅蚁形隐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又称瓜蚜,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世界性分布。棉蚜的寄主范围很广,据记载的寄主植物有600多种,分属70多个科。由于棉蚜长期嗜食不同的寄主植物而形成了多种寄主生物型,主要包括棉花型(锦葵科型)和黄瓜型(葫芦科型)。虽然国内外对棉蚜的寄主生物型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一些关键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回答,如瓜类作物的初浸染源问题等。本文重新评价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新寄主的适应性,比较了有翅棉蚜和无翅棉蚜对新寄主的适应力,初步研究了
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 herbicides,SUHs)是一类使用广泛的除草剂,对哺乳动物低毒,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为降低其施用后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潜在风险,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来检测环境、食品中的SUHs残留。磁性固相萃取技术(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是一种利用磁性材料作为吸附剂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磁性吸附剂材料在MSPE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围绕新型磁性材料建立MSPE技术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聚多巴胺(P
番木瓜(Carica papaya)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水果之一,在运输、贮藏期间易受病原真菌侵染引起果实腐烂,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研究开展番木瓜采后病害调查,病原菌鉴定;筛选采后主要病害的有效防治药剂;探究采后主要病害对番木瓜果实生理及品质变化的影响,为今后研究番木瓜果实采后病害防控和保鲜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番木瓜采后病害调查、病原菌鉴定及首次报道主要病原菌短小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经过对番木瓜采后病
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不仅会导致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发生改变,还会对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本研究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三个CO2浓度(当前对照CO2浓度380μL/L本世纪中叶CO2浓度550μL/L和本世纪末CO2浓度750μL/L),以棉铃虫体内提取和培养的高产纤维素酶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切入点,研究在不同CO2浓度下枯草芽孢杆菌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CO2浓度下棉铃虫肠道产酶菌的筛选及酶活力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