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无线视频传输的资源优化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部署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流量日益激增,其中无线视频流量已经占据了主要部分。海量的视频内容以及新兴的服务业务为无线视频传输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包括视频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质量的信道适应性。在传输效率方面,需要考虑在有限无线资源情况下,如何最小化大容量且高相关性视频的传输失真。在信道适应性方面,需要考虑在时变衰落的无线信道以及异构的多播信道场景下,如何使得视频恢复质量随着信道条件改变而平稳变化。除了继续对传统数字视频传输进行优化以外,发展新的面向视频的传输方式也成为多媒体通信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伪模拟传输和混合数模传输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传输效率和信道适应性上展现出了各自的优劣。
  传统数字视频传输方案是基于Shannon分离定理设计的,这确保了其在点对点稳定信道下的失真最优性,但也导致其在时变衰落信道下面临“悬崖效应”并且无法同时满足多播用户的性能需求。以SoftCast为代表的伪模拟视频传输方案保留了视频像素与传输符号间的线性关系,在多播场景下展现出了卓越的信道适应能力,但其带宽利用效率较低且失真性能往往劣于数字传输。通过集成数字设计和伪模拟设计,混合数模传输在传输效率和信道适应性间取得了折中。鉴于愈发紧缺且宝贵的无线资源已经成为制约视频业务传输质量的瓶颈,本文研究数字、伪模拟和混合数模视频传输方案中的资源优化机制,同时考虑非正交多址接入等下一代通信技术,来提升视频传输效率和信道适应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无线数字传输在单播场景下依然是视频分发的主流解决方案,但是面临着激增的大容量视频流量的带宽压力。非正交多址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升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在非正交多址接入场景下,通过设计功率优化分配机制来进一步提升视频单播传输效率。首先结合叠加编码特性和数字分层编码特性,提出了面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多用户无线数字单播方案。随后,考虑到视频恢复质量相比于吞吐量等网络性能能更好地刻画用户的满意度,研究建立了视频码流的质量-码率模型以及非正交多址接入物理层传输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质量驱动的功率分配问题建模为视频接收质量最大化问题。针对这一非凸问题,利用隐藏的单调特性和解码顺序特性,分别设计了δ-最优算法和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贪心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对于提升视频传输质量的有效性以及质量驱动的功率分配算法的必要性。
  2)以SoftCast为代表的伪模拟视频传输方案为多播的信道异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却面临带宽紧缺时传输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结合Soft-Cast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多播用户的稳健视频分发方案Supcast。Supcast将视频像素经过线性变换后的系数编码成基本层信号和增强层信号叠加传输,来提升带宽利用效率。为了应对叠加编码引起的信号干扰,通过设计系数叠加调度和功率分配机制来尽可能减小视频解码失真。基于系数的统计特性以及译码干扰关系表达,提出了两步功率分配策略,推导出系数功率放缩因子的解析表达。通过将系数调度问题等效建模为双边一对一匹配问题,设计了多项式时间复杂度的叠加匹配算法。最后的仿真结果验证了Supcast在带宽紧缺时的性能增益,而且也验证了调度和功率分配算法的必要性。
  3)混合数模视频传输在传输效率和信道适应性间取得了折中,但是往往需要复杂的编码设计而且缺乏实际衰落信道下的传输质量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标量量化的混合数模视频传输方案,对于像素变换后的低频系数,采用数字方式传输量化结果,而量化误差连同剩余的系数采用模拟传输。考虑发送端仅知道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场景,分析了数字分量和模拟分量在中断以及非中断下的失真表达。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化重建失真为目标,提出了码率分配和资源分配优化算法,来回答如何在数字分量和模拟分量间分割视频信源和分配无线资源这两个关键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在衰落信道场景下的性能。
其他文献
对乙酰氨基酚(APAP)服用过量是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常见原因,原因涉及多种细胞组份的氧化损伤。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制备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为来源的质膜囊泡(PMVs)能否作为一种新型的干细胞治疗工具来治疗APAP诱导的肝损伤。本课题采用一种改良的手段,即结合化学处理细胞、超速离心和机械挤膜的方法制备hUCMSCs来源的PMVs,并对PMVs的特性进行检测。随后我们将PM
皮肤损伤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若伤口得不到适当的处理则会感染恶化。纱布等传统敷料无生物活性,易与伤口黏连造成二次损伤。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表明,水凝胶敷料能够保湿、通透性强、有药用活性,可与伤口密切贴合,促进创面细胞增殖迁移,加速伤口愈合。本文旨在研究一种复合多糖水凝胶敷料,具有皮肤亲和性好、抗氧化生物活性显著、促进创面修复的特点。  本文将白芨多糖(Bsp)、羧甲基壳聚糖(CMC),卡波姆940(C
学位
胰岛素(Ins ulin)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其用药途径更多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但由于胰岛素的长期注射用药易给患者造成诸多痛苦或者不便,这大幅度地降低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针对此弊端,将胰岛素制备成口服胰岛素制剂,并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会更舒适和方便,也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和认同,可视为最理想的给药途径,具有可观和良好的研究价值。  羧甲基壳聚糖(CMC )是一种常见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
学位
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器官”,既影响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展。因此,以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在某些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大潜能。而膳食多糖是肠道菌群代谢的最主要底物,直接影响着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坛紫菜,也称乌菜,是我国大规模养殖的重要经济海藻之一,其产量居世界首位。坛紫菜中含有大量的坛紫菜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近年,大量的癌症差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发现。这些lncRNA潜力巨大,可望作为分子标志物,用于临床癌症的预后预警和诊断等。然而,迄今,大部分lncRNA的功能尚不清楚,这严重阻碍了lncRNA在临床癌症中的应用。研究显示,许多lncRNA经常通过竞争性內源RNA(ceRNA)方式调控癌症的发生发展,本文称之为ce-lnc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高通量预测c
学位
研究背景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一种原发性肿瘤,具有侵袭性高、难治愈和致死率高等特性。由于恶性胶质瘤手术难度大,难以完全切除,胶质瘤容易复发且预后不佳,中位生存率仅为12个月。胶质瘤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侵袭能力强是胶质瘤易于复发、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其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所导致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是胶质瘤术后复发
学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与血小板糖蛋白Ibα(GPIbα)的结合介导血小板粘附和活化。而发生在VWF-A1结构域上的2B型和2M型突变均可导致严重的出血性疾病。这里我们采用了可以模拟生理环境的平行平板流动腔装置分析野生型WT-A1、2B型突变体R1308L、2M型突变体G1324S所介导的血小板运动行为。由于底板静电吸附导致纤维蛋白原(Fibrino
研究背景  胶原蛋白是动物体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并且是细胞外基质(ECM)中最普遍的成分之一。目前模仿ECM自然特征的胶原蛋白的水凝胶已被广泛制造以支持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然而,关于水凝胶支架中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和ECM蛋白的百分比如何调节干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功能的了解还很少。  研究目的  探索水凝胶中ECM组分及其比例对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调控作用  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新生
学位
有研究发现糖胺聚糖(GAG)的硫酸化模式在细胞培养中对神经元突起形成和神经元极化起重要作用。其中硫酸软骨素6(chondroitin-6-sulfate,C6S)的硫酸基团位于GAG的6-O位置,通过前期实验我们发现C6S对小脑神经元的轴突生长起抑制性作用。我们认为C6S结合肽有望通过阻断C6S的功能,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及功能恢复。本课题主要通过细胞存活实验、神经元轴突生长实验,组织免疫荧光
当今无线系统要求天线的定向性高、可辐射角度范围宽,以达到电磁波信号传播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的目的。而波束扫描天线定向性高,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频率、机械、电子元件、特殊介质等条件来改变波束方向,从而拓宽天线的辐射范围。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波束扫描天线是相控阵天线,相控阵天线通过移相器、衰减器等组件来实现波束方向的控制,这使得相控阵天线成本高昂、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漏波天线具有随频率变化扫描波束的能力,并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