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冠层光谱的小麦氮素利用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82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安徽省江淮稻麦轮作区域,研究晚播稻茬小麦的氮素利用及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以期优化该区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氮肥施用技术。选用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8和皖垦麦07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90、180、270、360kg·hm-2),分析不同施氮量对晚播小麦碳代谢、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同时为了提高安徽省小麦的精准施肥技术,研究小麦冠层光谱对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的响应,并构建比较淮北旱茬麦区和江淮稻茬麦区的小麦冠层光谱长势监测模型的精确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施氮肥能显著优化稻茬小麦各生育期的冠层结构,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适量施氮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2.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小麦各器官的氮素累积和转运和氮素同化酶活性。氮施过多不利于碳氮代谢的协调和氮素同化酶活性及氮素利用率的提高。3.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达到360kg·hm-2时,产量不增反减。推荐江淮区域稻茬小麦晚播条件下适宜施氮量为180~270kg·hm-2偏下限,是兼顾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最适宜施氮量。4.近红外光区域光谱反射率值与施氮量、播种密度呈正相关,与追肥比例相关性不明显。高光谱仪和双波段光谱仪构建的植被指数与小麦的各长势指标的相关性均较好。高光谱仪监测小麦各长势指标的精确度比双波段光谱仪高。光谱仪用于监测旱茬小麦的精准性优于稻茬小麦。
其他文献
玉米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由小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玉米产量显著下降的重要叶类病害之一。作为小分子蛋白,生物活性肽被证明参与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多肽组学能够对一定的生物系统中所有的多肽和小分子蛋白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运用多肽组学技术研究植物对病害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阐明植物多肽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本研究以接种小斑病菌的感病玉米叶片和未感病玉米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小斑
在传统的挂面制作中,为了改善挂面的加工和蒸煮品质,常在挂面制作中添加亲水胶体作为改良剂。糯米粉中富含支链淀粉,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胶体的网络结构,因此,利用糯米粉为辅料替代亲水胶体在挂面中应用,制作糯米挂面,使得糯米粉既起到了一种原料又起到了一种添加剂的功能。本文在研究糯米粉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热机械学特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基础上,对糯米粉对挂面的色泽、蒸煮品质、质构特性、拉伸特性、结
氮素是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其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受到植株氮素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深刻影响。干湿交替灌溉是水稻的重要节水措施之一,会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干湿交替灌溉会同时影响水稻氮吸收和土壤氮转化,但目前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根箱培养试验探究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植株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转化之间关系。试验包括两种水分管理: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ive flooding,
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在,局地区域气象灾害频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精准的灾情信息,对灾害应急响应至关重要。但是传统气象灾害等观测数据存在数据稀疏性、滞后性以及高成本特性,在社会感知中,每个居民个体都扮演着传感器角色,利用微博等社会感知数据的高分辨特性、泛在性等特性,为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的事件主题与群体时空行为模式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气象灾害知识图谱—气象灾害本体库构建—灾害事件主题检测”为研
磷的广泛使用后所造成的水体富氧氧化对人类、水生生物以及水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过量硒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本文通过金属氧化物改性龙虾壳作为吸附剂,探究改性龙虾壳对磷、硒的吸附特性,并阐明除磷、除硒的机理。以铁改性龙虾壳为吸附剂,研究其吸附除磷的特性与机理。研究表明:固液比为4g/L铁改性龙虾壳吸附除磷效率最佳,对于低于20mg/L磷浓度的废水,吸附除磷效率达到91.6%
开花植物进化出复杂的途径来确保与授粉者的有效互动,通过异交授粉进行繁殖进而增加遗传多样性。SWEET9(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基因家族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芫菁(Brassicarapa)和烟草(Nicotianaattenuate)中被证明是一种蜜腺特异表达的糖外排转运蛋白,对于蜜腺分泌花蜜是必
茶皂素作为一种天然环保的饲料添加剂被普遍用于畜牧养殖业,本试验将安徽白山羊断奶羔羊作为试验对象。随机选取了 21只3月龄且体重相近的白山羊断奶羔羊,根据相关试验与文献,将羔羊随机分成了3组,即对照组、低浓度茶皂素组(0.625 g/kg)和高浓度茶皂素组(2.5 g/kg),每组各7只,饲喂56d。结果表明:1、试验开始时,对照组、低浓度茶皂素组、高浓度茶皂素组的羔羊始重差异不显著(P>0.05)
萜类化合物是茶树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影响茶叶品质和抗逆性的关键因素。1-脱氧-D-木酮糖-5-磷酸(DXP)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是萜类合成途径中重要的前体物质,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DXS)以及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是控制DXP及MEP表达的关键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研究茶树DXS和DXR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基因信息
家蚕(Bombyx mori)是鳞翅目的绢丝昆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家蚕的先天免疫机制对于其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家蚕Rab相关蛋白(Bombyx mori Rab related protein,BmRABRP)在家蚕先天免疫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8a-RABRP,并获得重组蛋白RABRP-His,免疫SPF小鼠,成功获得多克隆鼠抗。2.q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是一种与多种因素相关的慢性代谢失衡性非传染性疾病。Met S主要引起人的肥胖、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高脂血症(hyperlipemia)等糖脂代谢紊乱以及后期的高血压等病症,其中,二型糖尿病严重缩短全球人类的寿命,并引发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