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向岩质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治理设计——以汤屯高速公路Ⅲ标四号坡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汤屯高速公路Ⅲ-4高边坡这一典型反倾边坡为对象,遵循现场调研-概念模型的建立-变形破坏机制及模拟验证-稳定性评价-治理设计的基本技术路线,通过对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破坏迹象以及边坡变形与岩体结构特征、外界因素的关系等分析,提出了此反倾边坡的概念模型,认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弯曲-倾倒和滑移的复合变形模式,引起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除反倾岩层这一内因外,还与人工陡坡角开挖和集中的强降雨有密切的联系。在深入研究其变形破坏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离散单元法对边坡变形全过程进行模拟,最后应用FLAC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方法对边坡应力应变和稳定性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为边坡状态进行全面评价并对后续设计工作提供依据。此后,从不同治理思路出发,进一步提出两套优化设计方案,最后通过FLAC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的稳定性分析,从多方面治理效果对比中选定削方减载的设计方案为优化方案。在工程实际中的实践表明本优化方案能满足工程施工和高速公路安全运营要求。在上面的系统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结合边坡施工开挖,较全面的研究了Ⅲ-4高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其中包括开挖坡面上的岩体结构分区、工程地质特征和主要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别是反倾向结构面对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控制性作用。 2.根据施工开挖所引起的变形破坏情况,结合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征进行变形破坏机制分析,提出了以弯曲-倾倒和滑移相结合的复合变形破坏概念模型。 3.针对弯曲-倾倒和滑移相结合的复合概念模型,为进一步应证本概念模型的正确性,应用离散单元法对以反倾向结构面为主要结构面的本边坡进行变形破坏全过程模拟,从而对此类结构条件下的边坡变形机理、规律及其过程建立了全面、直观、系统的理性认识。 4.运用FLAC数值模拟和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本论文野外调查期间的边坡应力应变和稳定性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分析,从机理、内部成因角度阐述了导致此类变形破坏现象的原因,为全面客观评价本边坡此时稳定性提供了充分证据。 5.结合具体变形情况提出了两套治理思路:①不进行土方开挖的强支护方案;②放坡后进行表面护坡的土方开挖方案,分别进行了设计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FLAC数值分析和极限平衡方法对设计优化方案进行演化分析,最终从边坡的整体变形量、塑性区、不同工矿下的稳定性和工程量工程造价等多方面的对比中选定了放坡方案。
其他文献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地震、爆炸、冲击等动态荷载作用,而混凝土在动态荷载作用下其动态力学特性和静态特性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由于混凝土动力试验比较复
近年来,无论是抗震设计还是抗震评估方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考虑问题的着眼点也从单一考虑内力或者位移指标发展为综合考虑能量和损伤指标。从发展的轨迹上看,基本经历了一个由静
大型复杂滑坡及其稳定性问题历来受到关注,虽然对之作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全面系统的理解其特征和机理,致使对其稳定性评价和发展演化趋势预测也缺乏正确合理的理论指导。目前的研究多基于就滑坡论滑坡,将滑坡演化与地质环境演化分离开或者联系不够紧密;同时忽略了滑坡物质和能量随时间变化时滑坡空间格局同步改变的现象,缺少将滑坡的时间演化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入手研究滑坡时空演化的理论。在积石峡水电站坝后Ⅰ号滑坡研究过程中
水流数值模拟后处理,主要是水流数值模拟数据的处理和各种图形的绘制。通过逼真、生动的图像或者动画的方式来显示某一时段内整个数据场的动态变化过程,有利于观察和分析模拟结
在抗震研究领域,土层的剪切波速值的大小不仅能够反映场地传播地震波能力的大小,同时它也是描述土体动力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工程中,常用剪切波速来确定土层覆盖层厚度,判
本文在国内外关于结构胶植筋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及理论分析,对混凝土结构化学植筋的群锚效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及
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需要对城区内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开发和利用,因此,需要对生活填埋场进行地基加固,垃圾土的改良研究成了一个热点。垃圾土自身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孔隙率大、成分
工程实践中采用粘弹性材料(Viscoelastic Material,简称VEM)制成的粘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简称VED)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耗能减震被动控制装置,它通过增加结构的阻尼
近年来,红砂岩地区嵌岩桩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试验和实测数据较少,使红砂岩地区嵌岩桩设计并不合理,如何确定红砂岩地区嵌岩桩嵌岩段侧摩阻力也成为工程界关注的问题。因此
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排放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与地区,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论文综合比较了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法及发展趋势,论证了低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