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害人的过错对量刑的影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告进行定罪和量刑时,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推动和加速的影响往往被忽视,而被一味地定性为受害者。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被害人不仅仅扮演着一个被动的客体或受侵害者的角色,也有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主体,犯罪事件是由被害人和行为人的共同行动造成的。如果被害人的行为有过错,有时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在犯罪人的刑罚中只考虑到犯罪人自己的原因,而忽略了对被害人的过错因素的考虑,那么判决将是不公平的。因此,法律领域的一些学者认为被害人的过错应该作为法定量刑情节,使被害人过错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法律依据。关于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现有立法条文并没有规定,仅有在司法解释等条文中有简短的解释,并且在实践中被害人过错的形式复杂多样,这导致对犯罪行为人的量刑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首先界定被害人过错,解决被害人过错衡量难这一问题。并对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进行实证研究,收集有关被害人过错的案例和数据,对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进行统计回归。实证研究中的回归过程分为四部分,先整体分析被害人过错在量刑中的影响,再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强奸罪这三类罪里具体研究被害人过错的影响,分析被害人过错对量刑的影响是否显著,以及相较于其他情节对量刑的影响程度。最后,本文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分析被害人过错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况,总结其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对前景的展望。过去的文献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被害人过错的理解、认定及对量刑影响的定性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收集司法实践中的判决和数据,对被害人过错如何影响对犯罪人的量刑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以及相较于其他量刑情节被害人过错的影响程度,论证的过程和得出的结果是基于我国的司法现状的,回归的结果表明被害人过错在不同类型的犯罪当中对量刑影响的显著程度不同,并结合每一种犯罪自身的特点分析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本文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被害人过错如何影响量刑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对接,致力于得出不同被害人过错对量刑变化的较为一致的标准,这能有效避免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加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