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林木分枝特点与修枝短期响应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速生丰产杨树品种,因具有品种优良、生长速度快、高产等特点而成为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目前,三倍体毛白杨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栽培,但是根据统计,其林地生产力平均仅为14 m3·hm-2.年-1,远低于其40 m3·hm-2.年-1以上的潜在生产力。究其原因,是未用良法培育。针对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粗放,木材产量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三倍体毛白杨的分枝特征及修枝对杨树生长及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毛白杨人工林科学冠层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测定30株三倍体毛白杨样树的分枝特征(枝条基径、枝长、分枝数、分枝角度、方位角等),分析其分枝特点以及冠层结构;利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进行不同修枝强度的处理(分为CK、重度修枝、轻度修枝3个处理),并定期测定林木生长(胸径、树高、冠幅等)和生理特性(净光合速率、树干边材液流等)。结果表明:(1)三倍体毛白杨一级枝条的分枝角度在50°-70°之间,为全部枝条的49%;冠层部位对一级枝条的分枝角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冠层部位的降低,其平均分枝角度逐渐增大。一级枝条的方位角多在90°-180°(东南方向)之间,270°-360°(西北方向)方位角内的枝条相对较少;相对着枝深度在0.3-0.6范围内所占比例较大,为67.65%,即一级枝条梢部和基部着生的二级枝条相对较少;一级枝条长出2-3个二级枝条的概率最大,达到37.61%。冠层部位对毛白杨枝径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中层枝条的枝径比相对最大,平均为0.454;随着分枝数的增多,毛白杨一级枝条的平均枝长逐渐增大。(3)整个生长季,修枝处理不能显著增加三倍体毛白杨的胸径生长(P>0.05),但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期间,轻度修枝后胸径生长量显著大于重度修枝和对照处理(P=0.024)。修枝对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修枝第二年,轻度修枝处理三倍体毛白杨材积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对照(P=0.03)。(4)修枝显著降低了三倍体毛白杨叶面积指数(P=0.014),对照最大且显著高于轻度修枝,重度修枝与轻度修枝叶面积指数相近;修枝对三倍体毛白杨树干边材液流速率无影响。整个生长季,未修枝树干边材液流速率较大。因此,从本研究的试验结果来看,轻度修枝是较为合理的修枝强度。但是林木生长的周期较长,在短时间内较难作出全面评价,因此需要对修枝处理后林木进行长期观察和在更大尺度上运用多种指标全面衡量。
其他文献
2013年7月21~22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发生了由大暴雨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其滑坡分布与植被分布在各个区域均出现一致性,在小型树木生长的东南坡发生的滑坡数量较多且面积较大;相反,在大型树木生长的西北坡发生的滑坡较少且面积较小。为探究不同植物对于浅表层滑坡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7种水土保持植物植物作用下的单株尺度坡体稳定性,并结合根系的形态特征、力学特征及其作用下的土壤特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L.Y.Ma et L.R.Wang)作为新发现的木兰科木兰属玉兰亚属新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红花玉兰发现至今,其栽植培育多采用播种育苗技术
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hoc Network)是一种不需要基础网络设施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因为它分布式、自组织的特点,所以多被应用于各种应急场景,例如抢险救灾、战场通信等。由于传统单信道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所以设计出高性能的多信道MAC协议变得十分重要。TD-LTE(Time Division Lo
铜阳极泥是阳极铜电解精炼产生的冶金中间产物,是回收硒等稀散金属和贵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的传统火法处理和湿法处理工艺回收硒,然而传统回收方法存在作业环境差、作业周期长、回收效率低、废水处理难等问题。本文针对现有工艺的缺点,利用微波选择性加热、节能绿色的特点,开展了微波硫酸化焙烧脱硒新工艺研究,以期为铜阳极泥回收硒提供新的思路。(1)开展了对铜阳极泥微波介电特性和升温行为的研究,主要考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息过载问题日益突出。作为目前最流行的解决信息过载的方法之一,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算法可以分为三步:(1)计算相似度,寻找目标用户的邻居用户群;(2)聚合邻居建议,预测目标用户对未评分项目的评分;(3)根据预测的评分,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目前,大部分学者都致力于如何计算出更为有效的相似度,从而
万能触点材料AgCdO由于镉元素含有剧毒已经逐渐被取代。在所有替代AgCdO的触点材料中,AgCuO与AgSnO_2的性能较优异,由于CuO与银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好、价格低廉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关注,但AgCuO耐电弧侵蚀性能较差,所以在保证其界面润湿性的前提下科研人员对其添加微量元素改变其电弧侵蚀性能。AgSnO_2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抗熔焊性能、耐电弧侵蚀等性能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但单一CuO或S
钌催化烯烃复分解反应是目前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但大位阻烯烃复分解反应尚缺乏有效方法。为解决此类反应中底物反应性低、催化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我们设想以不同方式实现催化剂的活化和稳定。基于这一设想,本论文对氢键作用促进的烯烃关环复分解(RCM)反应和N-(4-吲哚基)氮杂环卡宾(NHC)的合成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通过氢键作用促进的RCM反应构建双键多取代2(5H)-呋喃酮。2(5H
单宁酸(TA)包含在植物的果肉、树皮、树叶中,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多酚,且具有高支化星状分子结构,以葡萄糖环为中心,没食子酸通过共价键连接来构成多酚支链。基于没食子单体特殊的化学结构,单宁酸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非共价键作用(氢键作用、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离子络合、π-π相互作用、阳离子-π作用),与不同目标基质发生相互作用。共轭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聚苯胺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规模迅猛发展、数据类型多种多样、数据产生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进入以信息爆炸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知识价值,但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推荐系统,是有效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已经有大量振奋人心的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的推
自支撑(free-standing)二维金属材料,因其特殊超薄的纳米结构,总能表现出宏观块体材料不具有亦或不同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在光电、催化、柔性应用等领域存在许多重要的工业应用;例如根据物理学家张首晟预测,单原子层金属锡可实现零消耗超导电。然而,要获得具有大尺寸、超薄结构、单一晶体结构或是结构取向高的高质量2D金属仍然是一种挑战。本论文基于金属特有的晶型结构和物理性质,设计提出了机械热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