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实施跨国战略联盟也越来越被国内外企业所青睐。通过实施跨国战略联盟,企业间实现了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共享,竞争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也逐步与我国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享我国国内市场与资源,并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速,并通过与国外企业建立跨国战略联盟迅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本文围绕跨国战略联盟绩效的评价问题展开讨论,并在跨国战略联盟的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联盟绩效的基本评价方法,引入模糊数学模型,并针对所选用的案例(中国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韩国浦项制铁公司)进行绩效的评定与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对案例中我国企业在实施跨国战略联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的建议:第一,马钢公司应该注重在联盟过程中学习,减少对国外盟友的依赖,避免联盟的盲目性;第二,建立协调利益分配制度,处理好与国内及国外同行的竞争与合作,防止不平等性;第三,加强与国内钢铁行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建议,充分利用国内资源,降低对外依存度,节约成本;第四,注重企业自身核心能力的培育,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五,联盟目标要逐步演进,逐渐实现联盟模式的多样化;第六,注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