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对蛇眼病抗性中防卫相关酶的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knightx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草莓蛇眼病为研究对象,对草莓小球腔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品种草莓感染小球腔菌后叶片中防御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如下:1.草莓小球腔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从营养条件和物理条件这两方面对小球腔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营养条件包括氮源(天门冬素、硝酸钾、硝酸铵、蛋白胨)和碳源(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比较病原菌对不同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程度,分析哪种氮源和碳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有利。结果表明:用葡萄糖做碳素营养,分别以硝酸钾、硝酸铵、蛋白胨、天门冬素做氮素营养,病原菌在不同氮素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大小差异不大,但菌落特征差异很大,可见氮素营养对病原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大,但对菌丝生长特征影响较大,以蛋白胨做为氮素营养对病原菌生长最为有利;用天门冬素做氮素营养,用麦芽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分别做碳素营养,结果表明麦芽糖做为碳素营养对病原菌生长最有利,菌落直径最大,边缘整齐,菌丝茂密。物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值范围为6.0—7.0,菌丝生长茂密,在25℃—30℃之间生长最适宜,菌丝茂密,颜色纯正。2.草莓抗蛇眼病主要防御酶的研究:本试验选用6种不同抗性的草莓品种,测定草莓感染小球腔菌后体内防御酶含量,分析草莓感病后的PPO、PAL、CAT、SOD、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总体上,所有品种草莓在感病后酶活性都强于对照,抗病品种酶活性都强于中感品种,中感品种强于高感品种。抗病品种的酶活性变化的特点是高峰出现的早,有的出现两次高峰,最高峰值与对照相差的倍数大;中感和高感的酶活性变化特点是高峰出现的晚,最高峰值与对照相差的倍数小,且酶活性变化较平缓。对照处理的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这些表现说明PPO、PAL、CAT、SOD、POD在草莓抗蛇眼病上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几种酶变化的强弱可以作为早期鉴定草莓品种抗蛇眼病的一种有价值的生理指标。
其他文献
从事幼儿教育十多年来,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和家长联系交流中,让我倾听到一个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声,让我倍感忧虑。就是他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一些知识,小学文化知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渴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学到很多知识,就如揠苗助长中的主人翁一样,急不可耐。而这恰巧就是现在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幼儿家长的错误需求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说产生的矛盾。面对这样的问题,去疏通家长的思想意
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是联体病毒科玉米线条病毒属的成员,属于第I亚组联体病毒。2007年本实验室首次报道了小麦矮缩病毒(WDV)在中国的发生。2007年我国陕西韩
rDNA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常用于真菌的分类和鉴定,其中ITS序列相对变异较大,已被用于多种炭疽菌的分类和鉴定。为进一步明确苹果炭疽菌分类地位,提高其检测效率和对苹果炭疽病
菌株2P24和CPF-10分离自小麦全蚀病自然衰退土壤。2株细菌均可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如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APG)、氢氰酸(HCN)、嗜铁素、蛋白酶。平板对峙测定表明2株细菌
本实验检测了D3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抗性情况,其结果为:D3菌株对卡那霉素、四环素的抗性小于10μg·mL-1,对氯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小于5μg·mL-1,对新霉素、红霉
利用植物资源中具有杀线虫活性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来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是今后防治线虫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骆驼蓬碱已被证明具有较显著的杀线虫活性,本文以27种化学合成
摘 要:本文从"小说治史"的角度出发,对《水浒传》中饮食业的经营形式及分布状况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宋代饮食业的研究。  关键词:《水浒传》 饮食业 发展状况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现实主义小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史学研究中,一定程度上或可借助小说去认识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正如恩格斯在给《致哈克纳斯的信》中,[1]举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