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中国社会政治动荡,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岌岌可危的统治,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了变革的尝试,实行扶植工商业的经济政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从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工商章程,并把奖励工商业政策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在奖励工商业的章程中,所奖励对象涉及到当时工商业的各个行业,不仅有对创办企业出资人的奖励,而且有对先进工艺技术发明的奖励;奖励内容包括官职、奖牌、爵位、专利权等各个方面。晚清政府扶植工商业政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相对短暂的历史现象,它的积极作用在于推动了实业投资的热潮,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由于清政府政权性质和决策过程的制约,它又有着难以逾越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清末政府扶植工商业经济政策的社会动因、具体措施及其实际作用,目的在于为当代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政策的实行乃至今天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