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有效使用年限内会受到意外的侧向冲击载荷作用,如车辆撞击、轮船撞击、飞行器撞击和爆炸事件等。虽然关于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冲击方面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国内外关于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冲击荷载作用后的剩余力学性能的研究还很少见到。而对于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遭受冲击荷载作用后的剩余力学性能的研究对被损伤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评估至关重要。因此,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遭受侧向冲击荷载作用之后的剩余力学性能的研究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分别对方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UHPFRC))柱和圆钢管UHPFRC混凝土柱侧向冲击受损后的残余承载力进行了研究。总共20根钢管UHPFRC混凝土柱(10根方钢管和10根圆钢管),10根方钢管混凝土柱中(包括3根实心方形截面钢管(S-CFST)柱和7根双方形截面钢管(S-CFDST)柱),其中8根(包括3根S-CFST柱和5根SCFDST柱)用于在恒定轴向水平荷载作用下不同冲击高度的测试冲击;另外,10根圆钢管混凝土柱中(包括3根实心圆形截面钢管(C-CFST)柱和7根双圆形截面钢管(C-CFDST)柱),其中8根(包括3根C-CFST柱和5根C-CFDST柱)用于在恒定轴向水平荷载作用下不同冲击高度的测试冲击。试验结束后,对16根填充UHPFRC的钢管柱进行静态轴向压缩残余承载力试验;对未冲击的4根UHPFRCFDST对照试件也同样进行静态轴向压缩试验,以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的参数有钢管壁厚、核心混凝土强度、截面形式、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同轴压、冲击高度以及冲击/不冲击。结果表明,对于侧向冲击试验,钢管混凝土柱在侧向冲击荷载作用下会发生侧向弯曲,形成典型“三塑性铰”破坏模式。对于所有CFDST柱:增大试件内钢管厚度,对试件在相同荷载下的残余性能影响较小;而增大试件外钢管厚度,可以有效提高试件在相同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残余性能。对于非冲击试件,随着CFDST柱内混凝土类型由NSC改为UHPFRC,CFDST柱的轴向承载力提高明显;对于冲击试件,由于试验设置等原因,混凝土类型对CFDST柱的残余性能只是有一些轻微的影响,但是对CFST柱的残余性能影响显著。进一步来说,随着CFST柱内混凝土类型由NSC改为UHPFRC,CFST柱的残余性能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