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醌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四氯化碳(CCL4)、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多因素致大鼠血瘀型肝纤维化建立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选择白花丹醌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白花丹醌干预前后对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和SOD等)和肝纤维化相关因子(HA、LN和PC Ⅲ等)的含量变化,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白花丹醌干预前后肝组织肝纤维程度的变化,WB法检测LSEC细胞中HSPG2蛋白的表达。探讨白花丹醌对血瘀型肝纤维化的干预机制,为血瘀型肝纤维化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1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制备。2检测血清中ALT、AST、TBil、ALP、SOD和MDA的含量变化。3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LN、Col Ⅳ、PC Ⅲ和HA的含量变化。4 ELISA法测定血清中CTGF的含量变化。5 HE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肝组织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及分期评分。6 WB检测LSEC细胞中HSPG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白花丹醌干预前后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肝纤维化相关因子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1)血清中ALT、AST、TBil、ALP、SOD和MDA的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ALT、AST、ALP、TBil和MDA含量均升高,SOD含量降低,比较结果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证实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已经成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秋水仙碱组和丹参酚酸B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il和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SOD含量升高,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TBil含量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ALT、AST、ALP、TBil和MDA含量均下降,SOD含量升高,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LN、Col Ⅳ、PC Ⅲ和HA的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LN、HA、PC Ⅲ和HA含量均上升,比较结果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中LN、HA、PC Ⅲ和HA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中LN、HA、PC Ⅲ和HA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中LN、HA、PC Ⅲ和HA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ELISA法测定血清中CTGF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CTGF含量明显升高,比较结果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血清中CTGF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降低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TGF含量下降,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含量均偏低,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4)HE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及分期评分A组正常组中肝组织中肝小叶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未见脂肪变性,纤维组织没有出现增生,肝脏组织结构完好。B组模型组中肝组织中可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肝脂肪细胞变性,肝细胞出现炎症浸润,证实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已经成型。C组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D组白花丹醌低剂量组都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病理损害相对B组模型组均减轻,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大于低剂量组。E组秋水仙碱组和F组丹参酚酸B组都都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有炎症细胞的浸润,病理损害相对B组模型组均减轻,其中秋水仙碱组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大于低剂量组。第二部分白花丹醌干预前后对LSEC细胞HSPG2蛋白表达的影响本部分实验选用LSEC细胞作为白花丹醌干预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对象,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正常分化的LSEC能够促使活化的HSC逆转至平静状态,有效地防止肝纤维化的发展。(2)当LSEC停止分化或者出现肝窦毛细血管化时,HSC的激活效应会得到允许。(3)当发生肝纤维化、肝损伤时,LSEC变成一种高效的促炎症因子,并且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肝脏炎症反应加速和肝脏免疫功能改变。将LSEC细胞分为7组:A组为LSEC组;B组为瘦素激活模型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Leptin终浓度为100ug/L进行LSEC细胞的活化);C1组为白花丹醌高浓度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加入白花丹醌终浓度为15umol/L);C2组为白花丹醌中浓度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加入白花丹醌终浓度为8umol/L);C3组为白花丹醌低剂量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加入白花丹醌终浓度为2umol/L);D组为秋水仙碱干预对照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给药浓度为6.25ug/L);E组为丹参酚酸B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给药浓度为10-6mol/L)收集对数期生长的上述7组细胞,用RIPA裂解液裂解细胞,提取细胞蛋白质,BCA法进行蛋白质定量,取50ug/孔蛋白进行6%SDS-PAGE,将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用含5%脱脂奶粉的TBST(封闭液)浸泡PVDF膜,室温环境下,放入摇床中封闭2h,加入一抗(HSPG2和β-actin),4℃条件下过夜,加入二抗(HRP),室温环境下孵育2h,增强化学发光ECL显影后,利用Band Scan分析胶片灰度值。结果表明:与肝窦内皮细胞组比较,瘦素激活模型对照组中HSEG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瘦素激活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秋水仙碱组和丹参酚酸B组中LSEC细胞HSPG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中LSEC细胞HSPG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HSPG2蛋白表达水平偏低,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白花丹醌可以显著降低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中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ALP等含量,有利于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炎症的发生。2.白花丹醌可以显著降低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中肝纤维化相关因子LN、HA和PC Ⅲ等的含量,减轻肝纤维化程度。3.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证实白花丹醌能够降低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内肝纤维化的程度,逆转其病理变化。4.WB法测定LSEC细胞HSPG2蛋白的表达,证实白花丹醌能够通过对HSPG2蛋白的调控,间接干预肝纤维化的形成。
其他文献
课例:下面以“学会尊重他人——待人礼仪”一章中的“守住诚信”为例,通过案例来组织教学。  教学媒体:教材、计算机、投影仪、音响、VCD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老师(引言):有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个人为人处
1.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化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找准与环境及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阅读有关资料,收看有关电视节目,广泛涉猎,精心备课,适时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当讲到空气的成分时,指出空气的成分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
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上课认真,训练刻苦,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在最后考核中却很难取得优异成绩。时间一长这些学生便产生挫折感,造成了信心不足,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惧学等消极心理。这种以运动考核成绩为中心的传统评分模式否定了学生个体的先天差异,影响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爱好、特长的发展原则,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本人通过对各类评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念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事”的描写方式,给中学英语教学设定各级目标要求,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也就是“做中学”(learningby doing)。任务是以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称赞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使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力量,不断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成功和最佳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    一、爱——赏识的前提    教育是一种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充满爱的艺术。冰心老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
大环内酯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以红霉素A为代表的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大环内酯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及软组织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性成为困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因此,开发新的抗耐药菌大环内酯抗生素已成为当前药物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在PTC至狭窄门防区域内存在三处抗生素结合位点:第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学生抱怨:“又要写作文,我最怕写作文了,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强调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下面就谈谈本人在习作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