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联合国提醒各会员国要“铭记21世纪老龄化是人类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挑战"。城市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比农村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探讨和研究城市老年人口问题,相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以重庆市为例,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重庆市居住小区中老年人户外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在对国内外已有的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的文献、分析材料等相关材料进行了解和研究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定重庆几个典型的居住小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拍照等,对老年人的喜好,需求和居住区户外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1)目前重庆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中对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还不够,小区设计针对的主要对象还是年轻人和中年人。
(2)没有针对重庆当地地理气候的特点和老年人的活动特点进行户外场地设计。
(3)缺乏良好的空间层次结构,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小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有的小区缺乏私密空间。
(4)道路系统不够理想,出现人车混流的情况。无障碍设计在小区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5)步行道系统还不够完善,步行道过于冗长,枯燥。
(6)老年人场地设施没有进行深入的设计,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的需求。步行道路面状况不理想,户外设施提供不足,缺乏坐息空间,调查中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应增加户外休息座椅的数量,以满足老年人休息、交往等基本需求,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炎热或突变天气状况下的庇护设施,缺乏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材。
(7)小区户外照明,户外标识还不完善。小区中的户外照明和户外标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1)注重户外环境的整体布局规划居住区总体规划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本环节,很大程度决定了最终建成环境的功能与景观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决定了居住区生态效益的最大发挥。居住区设计首先从自身角度分析建设用地的地理条件、物理条件、历史条件及社会条件等,在此基础之上,再确定基本布局,创造适宜的层次结构和清晰的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形式感强,而且易于识别。道路要实行人车分流。
(2)注重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道路线性的选择是引导老人进入活动区,以及老人能否享受到户外活动空间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在户外活动空间里,老人需要知道自己身处何地?自己想去何地?所要经过什么样的路线?需要将这些信息交代清楚,才不会使老人产生身处雾中之山的感觉,从而提高老人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3)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
合理的安排有限的户外空间,创造出多层次,多类型、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大小空间。合理的使用架空层空间,发展空中花园。
(4)适合老年人的场地设施。
老年人的场地设施包括:人行道路面、坡道、台阶、室外桌椅、户外照明和户外标识等。这些场地设施的设计要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出发,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并结合本地的地形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5)无障碍设计。
供老人活动及行步的路面应尽量避免高差,在步行路面不能避免上下起伏时,相对平坦的坡道一般比台阶要好,实行无障碍设计,台阶、坡道、转弯等地方要用标志、颜色或纹理等变化做出警示。
(6)户外绿化。
植物配置要注意遮荫和通风,且要能够减少噪音和灰尘的污染。选用一些易管、易长、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优良树种。在植物季节景观的配置上,选用花色鲜艳,季节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让老年人在视觉上、心理上感受到植物景观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