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毒素LmKTT-1a结构和功能的核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一些新的长链蝎毒素被发现,这些蝎毒素分子的残基序列与现有蝎毒素分子的残基序列相似度较低,而与其它物种中Kunitz-type型毒素分子的残基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在生物学功能上,这些长链蝎毒素分子除了具有其它蝎毒素分子常见的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活性外,还具有未曾在其它蝎毒素中发现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是一种双功能多肽分子。这些新的长链蝎毒素与此前已知的蝎毒素分子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的三维结构还没有被报道,且具有双功能活性的结构基础也没有被阐释。   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利用液体核磁共振的手段对新发现的这类长链蝎毒素的代表LmKTT-1a的溶液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LmKTT-1a没有采用现有蝎毒素亚类普遍采用的CSα/β折叠或CSα/α折叠,而具有典型的Kunitz-type型折叠,但其二硫键配对模式又与其它物种中典型的Kunitz-type型毒素分子不同。进一步结合LmKTT-1a基因结构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LmKTT-1a所代表的这类长链蝎毒素与现有的蝎毒素四种亚类α-KTx,β-KTx,γ-KTx和κ-KTx在结构、功能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说明LmKTT-1a所代表的这类长链蝎毒素属于一个新的亚类,我们将其命名为δ-KTx型蝎毒素。   为了深入揭示蝎毒素LmKTT-1a具有双功能活性的结构基础,确认LmKTT-1a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与界面,我们利用NMR的手段,采用化学位移扰动分析的方法,确定了LmKTT-1a分子中loop区V10到F17是相互作用的主要界面。通过构建突变体进行进一步验证,确认了该区域的K14是最关键的相互作用位点,且LmKTT-1a与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的位点对其胰蛋白酶抑制活性没有影响,LmKTT-1a分子中存在着两个独立的结构域行使其双功能。   本论文通过对LmKTT-1a溶液结构的解析,进一步结合基因组成和生物功能的分析结果,以及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研究,确定并命名了一个新的亚类δ-KTx,揭示了这类蝎毒素分子具有双功能活性的结构基础。这些研究内容丰富了蝎毒素的分类,对于人们改造多肽类离子通道调节剂用以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文明的历程,就是人类越看越远的历程。随着视野的延伸,人们所知道的宇宙变得越来越大。  我小的时候活在太行山区,那时远方的山脊线在我眼中曾经是很奇妙的东西,看着那条以空旷的天空为背景的山脊,我总是好奇山的那边会有什么东西,渐渐地开始想象山那边有一个很神奇的世界。对于那时的我,那条山脊线就是世界的边缘。对于人类的远古祖先来说,这种感觉可能常常出现,在那时的人们眼中,可能一個山谷就是世界的全部。  不同
期刊
纳米尺度的贵金属材料因其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及非线性光学性质在纳米光子器件、光学传感及生物成像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对颗粒尺寸、表面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