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628-5p靶向BLM抑制胆管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BLM基因的筛选及其对胆管癌进展的影响目的:胆管癌(CCA)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它具有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等特点,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往往很差。因此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及药物靶点亟待发现。为了探索胆管癌的发病机制,我们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的胆管癌样本的基因组图谱,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来寻找新的与胆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重要基因。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获得胆管癌样本及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以及肿瘤样本临床资料。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来寻找肿瘤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之间的相似性,并把表达模式高度相近的基因归纳入同一个基因模块。在将不同的基因模块与临床性状相关联后,确定与胆管癌进展最相关的基因模块,并对该模块中的所有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及KEGG通路分析。然后结合蛋白-蛋白互作(PPI)分析结果与共表达分析结果鉴定出数个候选枢纽基因。通过对这些候选枢纽基因在内部和外部数据集中进行表达量和预后影响的验证,筛选得到最终的枢纽基因。最后,根据不同样本中枢纽基因的表达,将肿瘤样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的方法探索枢纽基因可能参与的调控胆管癌进展的信号通路与机制。结果:基于6219个癌旁与胆管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我们利用WGCNA算法在肿瘤样本的基因表达谱中一共划分出29个基因模块。其中蓝色模块是与胆管癌临床性状最相关的基因模块。针对该模块中基因的Gene Ontology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蓝色模块中的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及癌症发生相关的通路。蓝色模块中鉴别出来的5个候选枢纽基因BLM、GGH、RPS3、NUP107和CCT2,在经过内部和外部数据集验证后,得到一个最终的枢纽基因BLM。GSEA的结果显示,在胆管癌中BLM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与细胞增殖相关过程。结论:BLM与胆管癌的不良预后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了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相关通路的调控。第二部分枢纽基因BLM对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在体外及体内实验中验证BLM的表达,并探究其对胆管癌进展的影响。方法:RT-q PCR法和WB法分别检测胆管癌细胞系QBC-939、RBE及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 BEC中枢纽基因BLM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LM蛋白在胆管癌组织芯片中癌及癌旁组织表达情况。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RBE细胞中转染BLM的小干扰RNA。通过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改变。使用短发夹RNA(sh RNA)质粒构建BLM低表达细胞株,用于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对比观察转染后细胞在体内生长能力的改变。结果:BLM在胆管癌组织以及胆管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体外细胞实验表明下调BLM的表达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后发现,敲低BLM表达会导致胆管癌细胞出现G2期阻滞;下调BLM表达后,凋亡细胞比例增加。在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中,BLM敲低抑制了肿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结论:BLM提高了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推动了肿瘤细胞周期进展,抑制胆管癌细胞凋亡,并增强了肿瘤的生长能力,从而促进了胆管癌的进展。第三部分靶向BLM的miRNA预测及验证其对BLM表达的影响目的:miRNA作为细胞内重要的非编码RNA,参与调控众多基因的表达。本章中我们鉴定出靶向调控BLM基因的miRNA,探究其对BLM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常用的生物信息学在线数据库miRDB、miRWalk、Tar Base以及Target Scan,分别预测靶向BLM的miRNA,取其交集后得到共有的预测miRNA,即miR-628-5p。进一步预测其与BLM的结合位点,并通过应用RT-q PCR法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RBE和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 BEC中检测miR-628-5p的表达。分别构建搭载野生型BLM 3’UTR区域和突变型BLM 3’UTR区域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观察突变型质粒和野生型质粒分别和miR-628-5p mimic共转染时,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情况。miR-628-5p mimic和inhibitor分别转染胆管癌细胞系,以上调和下调miR-628-5p的表达,观察其对BLM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miR-628-5p可以靶向作用于BLM。miR-628-5p在Hi BEC中的表达量要显著低于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突变型质粒载体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不受miR-628-5p mimic的影响,而野生型的质粒载体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转染miR-628-5p的mimic或inhibitor后,胆管癌细胞中BLM的蛋白及m RNA表达量分别下降和升高。结论:在胆管癌中,miR-628-5p可以通过靶向作用于BLM来调控肿瘤细胞的表达,影响胆管癌的恶性进展。这一新的机制为胆管癌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将来有望利用该机制指导临床靶向治疗和精准治疗。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肿瘤微环境可以通过复杂的机制有效抑制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的密度和效应功能,达到免疫逃逸的目的。近年来发现T淋巴细胞表达多种共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受体,包括PD-1、CTLA-4、TIM-3、LAG-3等,是肿瘤抑制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重要机制之一。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治疗被认为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最重要突破之一。然而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包括肿瘤微环
激光由于其良好的单色性和相干性,一直是研究物质结构的重要工具。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飞秒激光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基于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被观测到。高次谐波产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现象。高次谐波产生一方面提供了获得更短的激光脉冲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更加精细的原子分子内部的结构信息。高次谐波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于电子在强激光场作用下的电离加速回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子首先
近年来,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以超表面和微纳光波导为代表的光学微结构在亚波长尺度上对光的极限控制能力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类基于光学微结构的新型光学元件,可以通过局域地改变光场的振幅、相位和偏振等物理维度,实现对空间光场的高效控制;而各类片上光子集成器件,则可以通过引入光学微结构,实现对导波光的阶数、偏振等光模场性质的控制,进而实现片上光信息的传输、互联和处理。但是,许多微纳光子器件尚未
在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中,结构分析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结构分析法以系统的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系统模型方程与其中的系统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揭示系统所蕴含的结构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故障诊断系统的故障可诊断特性。另外,该方法还可得出可用于设计残差的系统最小结构超定方程集(MSO sets),为系统故障检验、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以及故障容错控制等提出指导意见。然而,在现有的基于结构分析故障诊断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表面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设计和控制表面吸附原子来调控二维电子系统的各种物理性质已经逐渐变的越来越常见。著名的量子围栏实验就是一个利用表面吸附原子调控金属表面二维电子态的典型例子。量子围栏实验利用STM针尖在金属表面进行单原子操纵,可以把吸附原子排列成一个原子围栏。金属表面态作为二维电子系统,其电子波函数受到原子围栏的散射调制,在围栏中清楚的表现出
目的:钾通道四聚化结构域12(potassium channel tetra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12,Kctd12)作为γ-氨基丁酸B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type B,GABABR)的一个重要辅助亚基,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脑区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抗抑郁治疗中扮演着独特且关键的
工业机器人在进行焊接时,未对低合金钢焊系统几何参数实行重组,低合金钢焊接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工业机器人低合金钢焊缝自适应焊接控制方法。自适应传感控制分为焊接模块、管控模块、接口模块、接口模块,与WINUSER、ADAP、VISUS等软件共同组成传感控制系统。系统在低合金钢焊缝自适应焊接时,通过摄像机头与摄像机控制单元与机器人连接。依据VISUS识别、提取、过滤摄像机头采集图像,获取清晰轨迹点与
采用变频调速的方式提高风机泵类负载的效率,对于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显著意义。无刷双馈电机利用两个不同极对数磁场间接耦合的方式实现转子的无刷化,可靠性较高。应用于变频调速系统时变频器仅需承担系统的部分功率,特别是在高压大功率系统中,将电机定子两套绕组分别设计为高压绕组与低压绕组,利用低压变频器即可实现转速调节,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绝大部分关于无刷双馈电机电磁机理与控制策略的研究仍停留于理
过去的十几年中,拓扑材料,例如拓扑绝缘体和拓扑超导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实现拓扑超导最简单的平台包括二维无自旋的px±ipy超导和一维无自旋p波超导。但是本征的p波超导在自然界很少见,这使得在实验上实现拓扑超导有一定困难。幸运的是,Fu和Kane在2008年提出利用三维拓扑绝缘体的表面态与s波超导的近邻效应,可以实现等效的px±ipy超导。在这之后,S.Das Sarma和Felix von
催化材料是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核心,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建成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并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但因起步晚、基础弱,现有的催化材料体系难以有效支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满足新排放法规对尾气排放的种类和限值要求的新催化材料体系的开发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立足于课题组过往对莫来石材料体系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莫来石的结构调控、表面化学态改性方法,提高其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