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葛根中的主要成分葛根素(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Puerarin,PUE)有降压[1]、改善脑缺血损伤[2]、降糖[3-4]和抗癌[5-6]等药理活性。但PUE目前临床上仅有注射剂和滴眼液剂两种剂型,PUE的注射剂不良反应多[7],患者顺应性差,滴眼剂则主要用于青光眼治疗[8]。口服剂型相对于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葛(粉葛、葛根)的开发”(编号:2017YFC17029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葛根中的主要成分葛根素(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Puerarin,PUE)有降压[1]、改善脑缺血损伤[2]、降糖[3-4]和抗癌[5-6]等药理活性。但PUE目前临床上仅有注射剂和滴眼液剂两种剂型,PUE的注射剂不良反应多[7],患者顺应性差,滴眼剂则主要用于青光眼治疗[8]。口服剂型相对于注射剂安全性更高,患者顺应性更强,适合用于长期给药,但PUE在BCS分类上属于IV类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9]。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葛根中另一主要成分大豆苷元(7,4’-二羟基异黄酮,Daidzein,DAZ)对PUE的渗透性有促进作用,同时DAZ及其衍生物同样具有降压活性[10-11],将两个药物同时进行负载,以期可以提高PUE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效。F127/HS15自组装混合胶束系统是一种非离子三嵌段共聚物(F127)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S15)共同组成的混合胶束系统[12],可以提高药物溶解度。但胶束属于热力学和动力学均不稳定的体系,不利于储存和服用。冻干粉作为固体制剂片剂和颗粒剂等的一种中间体,具有稳定高,易于携带等特点。目的:为提高PUE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本文以F127/HS15自组装混合胶束系统作为载体制备PUE与DAZ共载混合胶束(PD-M)和PUE与DAZ共载混合胶束冻干粉(PD-M-LP),并对PD-M和PD-M-LP的药剂学特性和体外释放以及体内的口服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进行评价。方法:(1)首先建立HPLC法测定PUE含量的方法学,运用薄膜水化法制备PD-M,考察PUE用量、DAZ用量、F127比例、总载体量、水化量等因素对PUE渗漏率的影响,确定PUE用量、DAZ用量、F127比例三个影响最大的因素,并用Box-Behnken效应面优化PD-M制备工艺和处方,最后通过冷冻干燥的方式将PD-M固化。考察了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冻干粉外观以及复溶后PDI、RDI指标的影响。(2)对PD-M和和PD-M-LP的外观、粒径,透射电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并通过透析袋法对PD-M中PUE和DAZ两种成分的体外释放进行研究。(3)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研究PD-M在口服后的药物动力学,利用HPLC建立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PUE含量,并用内标法以大豆苷为内标计算PUE血药浓度。(4)以雄性SHR和雄性WKY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7组,每组9只灌胃给药,用大鼠尾容积测量法连续监测PD-M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原料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胶束组、阳性对照组(氯沙坦钾)以及正常对照组七组大鼠十周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心率和体重。结果:(1)葛根素的HPLC色谱条件为:乙腈:0.1%磷酸水=16:84;最后优化处方和工艺为:葛根素用量80.00mg、大豆苷元用量为3.50mg、F127比例为75%,此时葛根素渗漏率最低,并根据优化后的处方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预测值无较大差异。以4%(w/v)甘氨酸作为冻干保护剂。(2)药剂学表征结果显示:PD-M澄清透明,而PD-M呈白色粉末状。PD-M和PD-M-LP复溶后的粒径分布几乎一致,均在18-20nm之间。透射电镜显示,PD-M呈圆球形,外观完整。扫描电镜显示PD-M-LP形态呈棒状、片状、针状,以片状为主。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PD-M-LP的红外光谱与空白胶束的红外光谱几乎一致,药物特征峰几乎被辅料掩盖,表明药物均包载于PD-M-LP中。差示热量扫描分析表示PD-M-LP的熔点峰与空白胶束几乎一致,且没有药物特征峰,表明药物在PD-M-LP的存在形式为无定型。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在PD-M中,PD-M氢原子化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与药物中均不相同,表明药物以包载于载体中。体外释放结果显示,PD-M中PUE和DAZ两者释放曲线与Weibull模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但两者释放曲线并不相似,相似度因子1)2=33<50,DAZ释放速率较PUE慢,表明PUE和DAZ分布在胶束的不同区域中,DAZ更倾向于分布在内部疏水区、PUE更倾向于分布在外部次级疏水区。(3)药动学结果表明其中AUC(0→360)、AUC(0→∞)和Cmax分别为PUE混悬液组的1.21、1.34和1.77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1%。(4)药效学结果表明PD-M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降压程度均大于原料药对照组但小于阳性对照组。空白胶束组对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心率和体重均没有长期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通过薄膜水化法将PUE制备成PD-M能够提高PUE的溶解度、口服生物利用度并能提高PUE对SHR大鼠的降压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研究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消异止痛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评估中药内外兼治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探求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可行性,并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将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依据中医“内外兼治”理论,采用自拟消异止痛方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消异止痛方进行治疗。消异止痛方从
目的:中医是一门实践理论科学,中医治疗鼻渊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逐渐累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本课题试图通过检索中医古代文献中对鼻渊的认识及治疗,提取古代医家的临证智慧,以期为当代中医所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为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医对鼻渊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立鼻渊古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第5版《中华医典》进行检索,并将所得数据按鼻渊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消肿散结饮联合烙法治疗痰瘀互结型儿童鼾症的临床研究,并尝试初步探索其治疗机理,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验证,以期寻求一种治疗儿童鼾症(扁桃体肿大为主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作为中医特色内外并治疗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方法:本实验将符合纳入标准(以扁桃体肥大为主所致的儿童鼾症患儿)的48例患者,按1:1的比例将受试患儿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以及烙法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消肿散结饮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法,以热敏灸联合针刺疗法作为试验组,以单纯针刺疗法作为对照组,观察热敏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膻中、乳根、屋翳、期门、太冲、丰隆、行间、肩井,1次/日,每次30分钟,试验组运用热敏灸联合针刺疗法,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热敏灸治疗,1次/日,每次治
目的:通过观察祛风除湿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评价祛风除湿通络方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索其取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展新方向。方法:1.病例收集:依据相关标准,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为风湿痹阻证的住院患者6
目的:观察并分析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指标差异,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以及证型分布特点,进而阐明HFmrEF中医病因病机,提供辅助证型判定的客观量化指标,以期提高HFmrEF的中医辨治水平和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收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HFmrEF住院患者137例,记录所有患者症状、病史和基本资料,对HFmrEF患者进行辨证并按照中医证型(气阴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也是重要药食两用资源。在食品生产中,从栀子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广泛用于食品染色。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我国栀子规范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栀子抗病性较弱,易感染病虫害。栀子褐斑病是栀子常见病害之一,发病时不仅影响栀子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棵栀子枯死。当前,栀子褐斑病常用的防治措施多为喷洒多菌灵等抑菌化学试剂。长期
目的:观察不同配方“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哮病的疗效,探讨一种疗效确切、皮肤反应小的敷贴配方。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和重复的三大原则,采用组间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纳入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冬夏并治”穴位敷贴治疗,两组除敷贴配方不同外,其余试验方法均相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哮喘年急性发作次数、年感冒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研究现状及评价当前证据质量,引入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针刺疗法治疗AR的有效性。并对各干预措施进行疗效排序,为针刺治疗AR的临床决策和方案优选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获取针刺疗法
为研究不同形式的风口对酒店高大空间空调气流组织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某酒店多功能厅为模型,利用气流组织模拟方法对其夏季室内工况分别采用球形喷口和双层百叶风口进行模拟,得到室内速度场、温度场、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结果表明:采用球形喷口时,2 m以下人员活动区域水平温度、速度分布均较为均匀。基于预计平均热感指数、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的热环境数值预测和评价,可得出球形喷口的热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