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底蕴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90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着重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三个层面对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底蕴作出了宏观的把握.首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分析法虽然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方法论,但是对它的灵活运用离不开具体的客观条件.毛泽东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偏离开唯物论的指导,对社会的具体矛盾作了错误的分析,从面使矛盾分析法架空,导致社会的停滞不前;邓小平则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正确分析了新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矛盾系统,既抓信重点又兼顾其它,获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功.其次,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是从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两上侧面对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阐述.理论无非是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干扰作用的偶然性而已.第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辩证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选择的结果,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三步走"战略的正确制定,二者的辩评统一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民现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底蕴,为我们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问题,更好地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该文从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本概念、运作过程和机制的阐释出发,结合国外风险投资业发展
“菜姑”是闽南民众对社会上一群带发修行、吃斋念佛的女佛教徒的俗称,本文将研究的触角投向这群特殊的宗教群体。在确定“菜姑”是佛教信仰者,厘清其源头于官宦之家女眷居家
一部哲学史,就是人类对自由不断追问的历史.每一个哲学家都不能不对自由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作者通过对康德著作的研究和借鉴以往康德研究的成果认为,自由问题是康德整个批判
该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所出现的伦理问题.知识经济的出现是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人类对以往经济的发展进行反思的结果.它的出现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要:采用杂草优势度七级目测法对四川省达州市烟田杂草的种类、危害程度和群落特点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达州市烟田杂草共有36科127种,其中优势杂草为马唐和空心莲子草。根据草害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杂草群落可分为马唐+尼泊尔蓼+空心莲子草+看麦娘+繁缕+酸模叶蓼+辣蓼和马唐+空心莲子草+铁苋菜+光头稗+无芒稗+牛筋草2个聚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Ⅱ聚类群的各杂草种在群落中的分布更集中,且优势杂草间
"科教兴国"是中国跨世纪的重大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但同时社会也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关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探讨科学、技术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