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像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近年来偶像崇拜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也大量涌现。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关注大学生、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而较少有学者对高段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展开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段小学生,对他们的偶像崇拜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以发现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剖析他们在偶像崇拜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产生问题的原因,为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引导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本研究首先以McCutcheon的“名人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 Scale)”为蓝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加上以自编的偶像崇拜现状情况调查问卷,共同组成了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调查问卷,对重庆市5所小学853名高段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很常见,但偶像崇拜卷入程度并不明显,此外,高段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有向非理性化发展的趋势。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更容易偶像崇拜,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崇拜偶像。崇拜对象是虚拟人物的小学生比崇拜其他类型偶像的小学生更容易陷入深层次的非理性崇拜。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的对象中明星偶像居多,且小学生更为关注偶像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其内在品质。在崇拜现象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崇拜偶像,但有崇拜对象的人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陷入非理性崇拜。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卷入程度与崇拜偶像的时间存在正相关,崇拜时间越久越容易陷入对偶像的非理性崇拜。针对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存在问题及其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分析,本文认为造成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问题的原因有:小学生正身处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同一性建立的必经阶段;学校榜样教育效果锐减,偶像教育不成体系;家长与子女缺乏沟通,家长教育方式失当,对子女偶像崇拜引导缺位;社会网络“造星”愈演愈烈,大众媒体社会责任缺失共同造成了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基于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本文在最后提出了针对高段小学生偶像崇拜的教育引导策略,本文提出要在遵循“因材施教”、“化堵为疏”、“以生为本”、“批判继承”的原则的基础上对高段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具体的策略包括: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同辈群体示范功能,发挥少先队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帮助小学生进行认知疏导,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借助偶像力量实施教育;家庭中父母要理性对待子女的崇拜,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他们的偶像崇拜;社会要增强新一代模范影响,规范公众人物言行以引导社会风气,提高媒体人法律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