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胡风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还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胡风从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求学时期开始写诗,此后诗歌创作活动伴随了他的一生。即便是在监狱之中,胡风都没有放弃诗歌的写作。迄今为止的胡风诗歌研究大多只停留在胡风某一阶段的诗歌上面,很少有学者全面研究胡风整个一生的诗歌创作。而且在分析胡风的诗歌作品的时候,大多数学者侧重于内容的梳理和情感的分析,美学方面谈得不多,甚至有的干脆略过不谈。再者胡风的诗歌理论其实和胡风的诗歌作品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在解读胡风具体的诗歌作品的时候,如果能够辅之以胡风的诗歌理论,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胡风诗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正是本文努力予以解决和弥补的。本文正文共分为四大部分。本文第一部分是胡风的诗歌之路,主要将胡风的诗歌创作分为青年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蒙冤时期这四个阶段,然后具体研究每个阶段胡风诗歌创作的大致情况和不同主题。本文第二部分是胡风的诗歌资源,主要研究胡风与早期中国新诗的代表潘漠华、应修人、殷夫的师承关系,以及胡风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另外还会涉及到胡风与外国诗人勃洛克和高尔基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第三部分是胡风诗歌的美学风格和语言特征。胡风青年时期的诗歌在遣词造句和情感表达方面偏向于婉约、含蓄的优美风格,而到了抗日战争开始后,胡风的诗歌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渐趋豪放、粗犷的崇高美。在研究胡风诗歌的语言特征时,本文主要从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和语体、诗体三个方面进行。本文第四部分内容是胡风诗歌与中国新诗建设,共分两小节,第一节是胡风诗歌与“七月诗派”的形成,主要从胡风个人的诗歌创作对“七月诗派”成员的直接影响,胡风亲力亲为帮助“七月诗派”成员修改诗歌并进行理论上的指导,以及胡风作为名刊主编与著名批评家对“七月诗派”成员的提携这三个方面展开。第二节是胡风诗歌与“政治抒情诗”的构型,将以胡风的政治抒情诗《时间开始了》和《为了朝鲜,为了人类》为例,具体研究胡风的政治抒情诗是如何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诗歌与标语和口号的关系的。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选题,本文将立足于文本细读,辅之以整体性的诗歌史研究、比较研究、作品与理论对照互证等方法。通过以上的努力,企望能够给胡风诗歌的进一步研究贡献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