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lternatus)是我国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主要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在松材线虫的扩散和传播的过程中,起着携带和协助松材线虫侵入寄主的媒介作用。入侵地的环境影响和制约了昆虫的生长发育,其中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冬季低温环境是限制昆虫分布的关键因素。据国家林业局2018年最新公告显示,我国的松材线虫病分布区正在逐渐扩大,并有向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继续扩散的趋势。鉴于此,本文采用了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等方法和原理,以中国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越冬阶段的松墨天牛幼虫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低温耐受性指标。同时,本文研究了松墨天牛体内生理生化物质及外界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探索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的松墨天牛之间耐寒性的差异,明确其低温适应性机制及低温适应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低温暴露实验,划分松墨天牛在我国的潜在温度适生区。得到如下结果:1.研究了山东烟台、浙江富阳、广东肇庆、福建福州、湖北宜昌、云南东川等六个种群松墨天牛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以及含水量、脂肪含量等与耐寒性相关的物质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松墨天牛之间耐寒性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各种群的松墨天牛间的过冷却点、冰点、含水量、脂肪含量、糖原含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耐寒性的表征指标——过冷却点与含水量等均无相关性。2.研究结果指出:松墨天牛是避免结冰型昆虫,明确了松墨天牛幼虫在不同的越冬阶段的低温耐受性和耐寒性相关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越冬期间松墨天牛幼虫的过冷却点随着季节变化未产生明显的变化趋势。而虫体的质量、糖原含量、脂肪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虫体水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3.通过低温暴露实验,明确了松墨天牛越冬幼虫在短时间(24h)和长时间(32d)条件下低温暴露的半致死时间(LLT50)和99%致死时间(LLT99),并依据其划分出了短时间低温胁迫条件以及长时间低温胁迫条件下的松墨天牛高度适生区、中度适生区和非适生区。以上研究结果指出了我国不同地理种群松墨天牛越冬幼虫间的耐寒性差异和生理生化差异,明确了其越冬期间的生理生化调节机制,并通过对低温条件下松墨天牛潜在适生区的划分为我国松墨天牛未来发生趋势的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