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需要通过与导师互动来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习任务。通过了解导学互动与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二者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导师与研究生互动情况及研究生对于自身学习表现及学习能力的判断及评价情况,为提高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衡量研究生个人发展提供参考方向,从而有效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和谐互动。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了解某地方师范类大学研究生导学互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分析讨论了导学互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研究生群体在导学互动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情况,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结合访谈结果,分析了导学互动与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并为促进导学和谐互动,提高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提供建议,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导学互动总体情况良好,各维度存在一定差异,信息交换得分最低。导师与研究生频率较低,互动方式及互动内容呈多元化趋势,导师缺乏与研究生互动主动性。互动内容在性别、年级、学生干部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互动方式在年级、学生干部、学术相关经验变量上存在相关差异。互动频率在专业、工作经验、学术相关经验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互动主动性在年级、学生干部、学术相关经验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互动反馈情况在学术相关经验、学业奖学金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中等偏上水平,且科研活动自我效能感最低。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工作经验、学生干部和学术相关经验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科研活动自我效能感在专业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实践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导学互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动有效性能够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且信息交换、观点认同、行为引导与情感融合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99.4%的解释力度。
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互动双方缺乏信息共享,互动频率较低;研究生部分个人特征在导学互动上存在显著差异;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自我效能感水平低,存在个体差异;导学互动与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生、导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自主需要;共建学术共同体,满足学生能力需要;增进情感共融,满足学生归属需要三条路径,以提高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促进导学和谐互动。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了解某地方师范类大学研究生导学互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二者的关系,分析讨论了导学互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不同研究生群体在导学互动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情况,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结合访谈结果,分析了导学互动与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并为促进导学和谐互动,提高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提供建议,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导学互动总体情况良好,各维度存在一定差异,信息交换得分最低。导师与研究生频率较低,互动方式及互动内容呈多元化趋势,导师缺乏与研究生互动主动性。互动内容在性别、年级、学生干部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互动方式在年级、学生干部、学术相关经验变量上存在相关差异。互动频率在专业、工作经验、学术相关经验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互动主动性在年级、学生干部、学术相关经验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互动反馈情况在学术相关经验、学业奖学金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第二,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中等偏上水平,且科研活动自我效能感最低。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工作经验、学生干部和学术相关经验均存在显著差异,且科研活动自我效能感在专业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实践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第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导学互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动有效性能够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且信息交换、观点认同、行为引导与情感融合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99.4%的解释力度。
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互动双方缺乏信息共享,互动频率较低;研究生部分个人特征在导学互动上存在显著差异;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自我效能感水平低,存在个体差异;导学互动与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关系。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生、导师和学校可以通过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自主需要;共建学术共同体,满足学生能力需要;增进情感共融,满足学生归属需要三条路径,以提高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促进导学和谐互动。